就在因为违规涨价被上海市物价局罚款200万元还不到1个月的时间,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再次祭起了涨价的大旗,该公司旗下的夏士莲、力士多款沐浴露、洗发水等产品均出现了10%左右的涨幅。联合利华在当前物价敏感之际,不顾国家发改委的警告和物价部门的罚款再次涨价,究竟是迫于无奈,还是故意挑衅?
虽然,联合利华拒绝就涨价问题回应外界,但是,在原材料和运输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产品提价或许只是早晚的事情。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能不赚钱,也不可能长期亏本经营,涨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然而,在遏制物价上涨的语境下,联合利华的涨价行为,却也不乏标本价值。这向公众展示了行政干预物价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中,其发挥的作用是去除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对市场上的价格欺诈等违规违法行为做出处罚,但不能干预非垄断的定价行为。抑制未来的通胀预期,除了适当的行政干预,更需要倚重货币政策等市场化工具。【详细】
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企业采取涨价或者降价行为,并不会对整个行业甚至经济全局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市场竞争的力量能自动地抵消价格波动带来的各种冲击。但问题恰恰就在于此,因为联合利华、宝洁等少数几家巨头在中国的日化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甚至近乎“垄断”的地位,其中多款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都高于50%,表明这几家日化巨头在市场中居于“价格领导者”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市场价格的波动,并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产生很大影响。
更应该关注的是,在目前中国通胀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些日化巨头带头涨价行为,有可能再次掀起一股全行业全方位的涨价浪潮,这对以抑制通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来说无疑是一场赤裸裸的挑战。
因此,在对待联合利华涨价事件上,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看到企业涨价的成本压力存在的事实,又要从维护经济大局的角度,加强对市场“价格领导者”的监控和管理。【详细】
外资日化巨头只要涨价,即便是品牌溢价,也足以带动整个行业价格的上涨。因为小企业成本压力更大、利润更低,因此更希望大品牌领军先涨,随后再择机跟进。
我们当然能倒逼企业消化成本压力,但这需要两个前提:要么企业是道德自觉者,要么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博弈非常均等。但这是不可能的:一是企业自发就有向下游转嫁压力的冲动,逐利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社会责任”总得有个“度”;二是我们的中高端日化市场基本是外资巨头垄断,国产品牌难以做大做强,有限的市场份额早就成了洋品牌的天下。这个时候,你要它不涨价,简直比做梦还困难。
联合利华的涨价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愤青是没用的,伤感也是徒劳的,市场不相信眼泪,当然也不相信你侬我侬的熟人规则。职能部门要做的无非两件事:加强监管,严打串通涨价等恶意扰乱市场的行为;培育自己的日化巨头,让本土品牌有与外资品牌抗衡的竞争力。【详细】
联合利华在约谈和罚款后依旧我行我素涨价,有成本上涨压力的原因,有罚款不足为惧的原因,也有掌握市场定价权的原因。行政干预只能作为引导,市场还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但是这样的行为容易引起行业涨价浪潮,有悖于抑制通胀调控的政策,同时把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职能部门要对此进行有效监管,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本土品牌争取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