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的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的鱼,突然出现不少死鱼现象,引发当地群众议论和反映。
宜州市环保部门经过调查发现,死鱼是由于龙江河宜州拉浪段镉浓度严重超标引起,龙江水体已遭受严重镉污染。
19日,河池市发布通告称,经当地政府协调,上游电站加大下泄量,以有效稀释被污染的水体。当地政府正加强排查监测工作,重点监测企业的原料购进情况和废水废渣镉、砷含量变化情况,以尽快找到污染源。
龙江镉超标事件被披露后,在沿江地区以及下游等地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影响,24日晚间至25日,下游广西柳州市的多个超市发生抢购瓶装饮用水事件。
29日,龙江镉污染事件污染团前锋当天上午已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并一度接近国家标准临界值。
目前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金城江鸿泉立德粉材料厂等相关企业的7名相关责任人依法刑事拘留,相关责任调查已全面开展。
媒体关注分析
广西“镉污染”事件媒体关注趋势图
镉污染现象在1月15日已经出现,但是在1月26日才有媒体报道。新华社和中新社持续跟踪报道,关于污染团扩散进程的新闻被广泛报道和转载,京华时报的《镉污染威胁广西柳州饮用水源》一篇报道就被转载960次。1月31日,广西镉污染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媒体关注达到顶峰。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被称为龙年第一起重大环保事件,由于此次龙江“镉污染”事件的污染程度罕见,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就长达100公里左右。不仅引起当地群众对饮水安全的百般担忧,更引发公众关于当地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种种追问。
镉污染团不断冲破各道防线,水源污染引发市民抢水恐慌,涉嫌污染的金河矿业停产,刑拘7名相关责任人,纪检部门介入调查,都一步步助推了舆论环境的形成,舆情热度持续攀升。
由于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深入报道和持续关注,镉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才会形成庞大的舆论声浪。广西镉污染事件,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迅速传播,同时媒体的报道也对政府部门妥善解决污染事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对分析
1,镉污染事件事发后10天公众才广泛知晓引质疑
事实上,引发此次抢水风波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宜州市环保部门1月15就监测到了污染状况,1月18日河池方面才通报给下游的柳州。1月26日,公众对这一事件广泛知晓时,已是年后。尽管柳州市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
有评论指出,一旦发生了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地方政府的应急机制不能“就事论事”,只关注事件本身,也应充分考虑事件对当地民众生活、心理的影响,要做到真实、权威信息无缝隙覆盖,全力防止次生公共事件的发生。
2,广西柳州否认禁止医生下镉中毒诊断
“医师一律不能下有关镉中毒的书面诊断。”1月29日凌晨,柳州人民医院的一则通知经网友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医院回应称柳州市人民医院没有诊断镉中毒的资质,这则新闻是误会。
3,河池称媒体提前报道致抓捕镉污染疑犯失败
河池市委副书记秦斌向媒体介绍说,目前发现的涉嫌非法排污企业只有两家,当局在跨省抓捕其中一个企业的主要疑犯时,因媒体提前披露该企业而导致抓捕失败。
在公众看来,这种说法有推卸责任之嫌。由于媒体的数据信息来自于当地政府,保密的尺度由当地公安部门掌控。媒体的责任是向公众传播真相,抓捕失败不该让尽责的媒体来当替罪羊。
4,有态度诚恳,应对积极的一面
镉污染事件爆发以来,相关部门迅速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媒体召开通气会,及时公布检测数据。广西河池市市委书记表示,河池市将加大此次镉污染事故的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排查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对违法排污企业将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广西河池市长就镉污染事件向公众鞠躬道歉。广西党委书记对此次严重水污染事故作出批示,要求镉污染事件处理要及时公开透明。广西纪检部门等组成调查组调查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称对镉污染背后的权钱交易绝不姑息。这一系列举措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5,广西河池和柳州因镉污染面对媒体两种态度
中新社报道称虽然事件曝光后,位于事发地的河池市和下游的柳州市都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力物力全力处置。然而两个城市面对新闻媒体,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河池市的官方消息只有只言片语,面对记者的采访一律用“情况我不清楚”来回答。处于污染河段下游的柳州市一直利用当地报纸和电视公布事件进展及水质情况。随后,利用网络论坛、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每两小时向市民公布柳江水质检测数据,同时邀请媒体参观当地自来水厂、应急物资储备等地。由于信息得到详尽公开,大量的信息经媒体传播后,柳州市民的恐慌情绪得到平定。
舆论点评
有着“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的地方,近年却成为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高发地区。不规范的有色金属生产秩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然而医好这个陈年旧病,在眼前政绩和民生成本之间抉择,并不是一届政府能够做到的,这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拿出很大的决心,另一方面需要至上而下的支持。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其中强调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及时、公开、坦诚地使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抵达公众,已经成为危机处理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善待、善用新闻媒体,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才能赢得对事件处置的主动权,树立正向的信誉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