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7月1日,网友“李元胜”发布微博称,南坪惊现最牛车身广告,广告语“我靠重庆”实在让人费解。
7月7日,据《恩施晚报》报道,重庆市工商局要求广告公司撤换该广告,而利川则坚持认为该广告没有恶意,是经过了一系列正规程序审批的,如果强行撤换,将起诉广告公司。
7月8日,“我靠重庆”的相关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一时间引发公众热议。
7月9日,利川市旅游局召开会议,决定将备受争议的“我靠重庆”这句广告语,改成“比邻重庆”。
7月10日,利川市旅游局局长表示“我们本意不是炒作,但却因网络的误读给重庆人民带来了伤害。所以我们有必要向重庆人民致歉。”同时,利川已向重庆方面的广告代理公司确定了新的广告词“比邻重庆 凉城利川”。
事件先抑后扬,以利川市致歉告终
“我靠重庆”的广告最先是在7月1日由一名网友在微博上爆出,7月2日重庆晨网进行了《“我靠 重庆”重庆闹市区惊现最牛车身广告》的新闻报道,当天仅有3篇相关新闻出现。
其后的7月3日至6日,该新闻一度销声匿迹,淡出了媒体视野,并没有引起公众关注。
7月7日,据《恩施晚报》报道,重庆市工商局要求广告公司撤换该广告,而利川则坚持认为该广告没有恶意,是经过了一系列正规程序审批的,如果强行撤换,将起诉广告公司。
7月7日的媒体曝光使事件再度呈现在公众面前。7月8日上午,事件相关新闻被凤凰网、腾讯网、雅虎、搜狐和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利川“我靠重庆”旅游广告现重庆街头惹争议》一文,就被转发96次之多。通过大型网站对新闻的加粗效应,利川市的这则旅游广告再一次被放在了众媒体聚光灯之下,“我靠重庆”也成为了当日百度热搜词榜的第4位,当日的新闻数量达到了140篇。
随即利川市“我靠重庆”旅游广告引起了舆论的热烈讨论,“我靠重庆广告”一词,成为百度热搜词榜的当日第5名。新闻报导量也在当日出现了事件峰值,达到745篇。相关评论文章迅速出现,主流声音偏向于对利川市广告的“雷人”甚至“低俗”的讨伐,并有文章指出“简直就是江西宜春市雷人广告‘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翻版”。其中,人民网和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该广告“低俗噱头损伤城市品格”。同时,也有少部分媒体以广告商业目的为根基,认为此次利川市的广告传颂度高,受人瞩目,迅速被人牢记,未尝不是一句好词。
同日,利川市旅游局召开会议,决定将备受争议的“我靠重庆”这句广告语,改成“比邻重庆”。
7月10日,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向重庆市人民表示歉意,并将广告语更换。经过先前的“强行撤广告即起诉”到三日后的“诚挚歉意”,利川市旅游局的态度有了截然不同的调转。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也催生了相关报导的继续跟进,当日的新报道量达到了528篇,百度新闻热搜词中“利川 我靠重庆”处于第12位。
人民网在当日开展了网络调查《利川城市宣传语“我靠重庆”惹争议,咋看?》,调查显示约56%的网友认为湖北利川城市宣传语“我靠重庆”雷人俗气,属低级营销。
7月11日以后,随着旅游局向公众致歉,重庆市也表现出既往不咎的态势,舆论对于此事件的关注度下降。11日新闻量达到385篇,主要以评论文章为主。
至此,“我靠重庆”事件基本尘埃落定。“我靠重庆”从7月8日起连续三天登上百度热搜词榜,可见公众对此事保持者较高的关注热情。通过人民网的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在舆论声音中对此事基本褒贬参半,说明了公众对广告用语涉及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还在摸索之中。
危机公关与自我宣传并进
事件双方的第一次交锋,是重庆市工商局首先将事件再次引爆,利川市随即否认广告恶意,并表示如果广告被撤,就将诉诸法律保护造成的双方对垒,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然而就在媒体观望事态发展的第二天,利川市旅游局主动发声,表示即将修改广告词语,旅游局局长出面向重庆市民道歉。
在处理此次危机公关中,利川市7日的回应动作很好地把握了速度第一原则。因为,通常在危机发生的最初12-24小时是事件的黄金熄火点。在此期间,新闻报道会以很高的速度在媒体中传播,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众对于事件真相与本意的猜测,当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事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事人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当日出面澄清,向公众澄清利川市关于此次事件的立场与态度,在官方声音面世后,对于“我靠重庆”含义的猜忌舆论明显有所减少。
7月9日,利川市在表态广告无恶意的仅两天之隔,发布新闻表示准备修改原来的“我靠重庆”为“比邻重庆”,并再次道歉。这是利川市在此次危机公关中,除了时间第一原则外,履行的承担责任原则和真诚沟通原则的体现。
危机发生后,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或单位是否关注了自己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利川市首先承认因“我靠重庆”给重庆市民造成的不愉快,进而通过致歉缓解情绪压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利川市表明的和重庆市工商局的对立态度为其在社会舆论中博得了更高的关注度。由于此次的“我靠重庆”广告宣传,并不涉及非黑即白的原则问题,更主要的是不同组织或个人对于“我靠重庆”这一词语的理解问题。在这个值得存疑的话题上,利川市不急于妥协,坚持自己的立场,将舆论方向留给公众选择,是利川市为达到自我宣传,走的一招秒棋。
危机发生后,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或单位是否关注了自己的感受。因此当事人或机构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利川市首先承认因“我靠重庆”给重庆市民造成的不愉快,进而通过致歉缓解情绪压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我靠重庆”引发广告宣传用语思考
利川事件落下帷幕,但媒体并没有轻易放过对因此次旅游广告引发的讨论。舆论出现了对近年来城市用语宣传思考的声音。回顾相关事件,江西省宜春市被认为开了这种宣传的“先河”。该市口号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而广东佛冈县将旅游促销口号定为“更近,更爽,更给力”,也引发了网友另类解读。
对于此次的“我靠重庆”,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凤翔表示,该广告有些哗众取宠。他说,“靠”在书面语是临近的意思,但同时又有脏话的含义。此外,从广告的角度来讲,这个用词有违反广告法的嫌疑。这样的口号有损当地形象,并无实际价值。
一个口号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之所以会出现宣传语“越位”的现象,这和地方有些部门追求短平快、政绩数字和心理浮躁有密切关系。靠把玩文字游戏或者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眼球,这对当地政府形象建设和社会文化环境塑造都是不利的。城市发展不能昙花一现,应该找到正确科学的自我定位。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城市采取稳扎稳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