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聚焦

  • “民主”一直是台湾社会所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在与大陆交往过程中着墨甚多的议题,然而随着“台式民主”的不断演进,其弊端和消极面正日益显现。美国政府和西方媒体曾称台湾为“亚洲民主的灯塔”,但目前其语气不再那么肯定。

     

  • 占领“立法院”是民主作为吗?

     

     

     

    此次学运中的“亮点”之一就是长时间占领台湾“立法院”,并一度攻入到“行政院”中。根据学运发起人的说法,占领“两院”是因为台湾“立法院”在审议《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过程中程序存在瑕疵,而且“立委”受制于党的纪律约束已经失去了代表民众的正当性,所以必须推翻代议式民主,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后来又加上了一个新的说法,占领“立法院”是与马英九当局谈判的筹码。 

     

    这是民主精神该有的作为吗?民主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和平与理性,以及确保在法治之内。如果没有了和平、理性与法治,所谓的“民主”很有可能演变为暴力和革命。如果是在西亚北非等所谓的专制国家可以得到理解和认同的话,在已经迈入“民主社会”的台湾似乎就缺乏说服力。[详情]

     

     

  • 说不清楚的反对,毁了学运

     

     

     

    反对服贸的人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本不了解“服贸协议”,或对其一知半解,由于受到鼓动和从众心理而反对;二类是部分受到冲击产业的人,由于签署“服贸协议”将给其带来利益损失,因此出于生计考虑而反对;三类是有“独派”意识形态立场的人,对两岸签署的任何协议都持反对立场。这三类人,无论其反对理由为何,都不符合民主精神。[详情]

     

    台湾大学生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学运”眼看着升格为推翻现有秩序的“革命”。学运,可以;革命,也可以;反服贸,更可以。问题是:已经造成无政府的“学运”持续了一周,却没有说明这场运动的目的“反服贸”到底反的是哪条哪款?哪部分内容伤害了台湾?

     

    没说清楚反对什么的反对运动,毁掉了学运,毁掉了民主。不是轰走了民意代表自己就能代表民意,更不是冲进了行政机关自己就握有“退回服贸”的权力,如果照此办理,冲进法院、外事机构、领导人办公室,我反对所以我就占领,我“学运”所以我就有理,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除了收获几个“学运领袖”,台湾赢得了什么?[详情]

     

     

  • 对两岸服贸协议勿持短见

     

     

     

    服贸协议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对台湾中小企业形成冲击?从具体内容看,大陆方面在超过80个市场领域给予台湾地区高于WTO标准的开放,这延续了大陆一贯的“让利”思维,台湾地区有望因此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台湾地区的统计也表明,自逐步开放陆资赴台以来,在中小台企密集的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率已分别达到97%60%,但是并未冲垮中小台企。实际上,两岸开放的历程表明,原本在台属于小企业的旺旺、康师傅等正是凭借大陆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两岸具有相近的商业文化基因,双边年贸易额已达到近2000亿美元的规模,大陆多年稳居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构建更自由开放的双赢市场,两岸独具优势。从历史经验出发,从台湾经济的未来出发,对于两岸服贸协议都不应该持有短见。[详情]

     

     

  • 当前的台湾,另一种形式的颜色革命

     

     

     

    毫无疑问,目前台湾的“民主”是不成熟的。台湾很多的社会运动是为了深化民主,包括此次学运也是打着这样的旗号,但却一次次无功而返,甚至南辕北辙。原因是什么呢?

     

    根本原因在于台湾民众“国家民族认同”的混乱。西方自由民主理论家达尔和林茨都认为,民主的首要前提是民众具有相同的国族认同,否则民主只能是分裂社会的工具。在台湾,蓝绿两个阵营对于台湾前途和“国族认同”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一涉及到两岸议题就会出现壁垒分明的分裂,毫无对话妥协空间。试问,在这样的社会中,民主能深化吗?[详情]

     

     

结束语

服贸协议是一争议性议题,民调显示支持者及反对者不相上下;且程序争议大,实质争议较小。这场学运使民众有了聚焦于争议的机会,但服贸协议的法制结论为何,仍须待民主机制决定,不能决定于任何“民王”的命令或挟制。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