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国宴变迁:从淮扬风味到与国际接轨[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06 发表评论>>

  新中国60年国宴变迁:从淮扬风味到与国际接轨[组图]

人民大会堂国宴厅

      改革开放与礼宾变革

  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新中国外交礼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正是始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从1979年开始到1990年代中后期,这段时期在外交学院教授张历历眼里是中国礼宾制度沿革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1978年后,邓小平同志主管外交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礼宾工作的改革力度。这一阶段的改革本着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省中央领导同志时间,同时又体现中华民族崇礼好客,同国际礼宾接轨的精神进行。这一时期,外交部上报了约20项重大礼宾改革方案,涵盖了礼宾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经过邓小平亲自审定的。

  让一些老的外交官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时期的接待外宾礼仪上,改变最多的就是厉行节约,与国际接轨。这些方案包括停止了向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提供往返专机;控制国宾和其他贵宾访华次数;限制来华重要外宾由我免费招待人数;改变欢迎仪式地点,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等。

  随着外交局面大发展,截至1978年,驻华使馆增至90家,国宾访华更加频繁,参加国宴的使节和必要陪同及翻译人数常常在宴席中超过半数。考虑到国际上多不请外交使节参加国宾欢迎宴会,外交部上呈改革报告,1978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外交部报告:国宴时中外双方不再发表讲话;不再邀请使节参加国宾迎送和国宴,自此,我国的国宴规模由原来的50桌减到10桌左右,不但做到了不讲排场,也大大节约了经费开支。

  1984年以后,外交部对国宴的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宴的标准按每位宾客50到60元的标准,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每位80元以内掌握开支;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饮料。如今的国宴时间控制为1小时15分钟,而这在过去通常要花两三个小时。

  在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礼宾法规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他对礼宾工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指导,很多从事外交工作的老同志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我国国宴的变迁过程,其实就是贯彻改革创新思想的过程。现在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国宴风格,既热情友好,又隆重亲切;既细致周到,又有的放矢;既勤俭节约,又紧凑大方。”鲁培新说。

  时至今日,礼宾改革发展到了第三阶段,这次改革主要在内部。此前的第二阶段改革上,礼宾工作已经和国际接轨,而第三阶段改革主要体现在内宾接待。2003年,中国高层作出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

  此次改革得到了舆论的普遍欢迎。外交学院一位专家曾表示,这次礼宾改革体现了胡锦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的意图,此举将有力地纠正党风和政风。也有人认为,这次改革也体现了胡锦涛主席重实事、轻形式的风格。

  张历历认为,礼宾制度改革从深层次上反映了领导人执政思想的深刻变化,其意义大于礼宾制度改革本身。从建国至今,在60年的礼宾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外交礼宾工作看似年年在重复以往的工作,实则每一个阶段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和彰显出我国领导人的风范。

 

新中国60年国宴变迁:从淮扬风味到与国际接轨[组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实习生文章来源: 《小康》杂志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