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焕然一新的美丽[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0 发表评论>>

出门之前梳妆打扮是陈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无论走到哪里,陈竹总是随身带着放有各种化妆用具的小化妆包。

 

Δ爱美的不同感受Δ

  陈竹家的房间略显狭窄,书桌是属于陈竹的领地。书桌上一半是书,另一半是化妆品。“这儿既是我的书桌,也是我的梳妆台”,陈竹笑着对我们说。

  21岁的陈竹还在上大学四年级。尽管一般人认为学生是不化妆的,但陈竹现在经常在出门之前给自己化点淡妆。因为是大学最后一年,找工作的事已经迫在眉睫。去应聘或面试时,就需要将自己的容貌打理一下,“不仅要给人家一个好印象,也是对人家的尊重。”陈竹说。其实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她与相识了几年的男友确定了恋爱关系,“为了他当然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儿”。

  如今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化妆已经是很普通的事了。人们因年龄和职业的不同,对化妆的喜好与要求各不相同。

  像陈竹这样的年轻人,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地开始接触化妆品的。陈竹说,一直到初中阶段,她都是用母亲为她买的儿童润肤霜。上高中以后,脸上开始长“青春痘”。在那时北京刚刚开始出现的大型超市里,化妆品专柜是她最有兴趣的地方。因为可以自由地把化妆品一种一种仔细地看,而不必像过去的商店,要麻烦售货员把商品从货架上拿下来。就是在超市里,陈竹发现了有专门针对“青春痘”的用品,就买回家试用。用后真的有些效果,这让她很兴奋,“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各种化妆品,也喜欢买来试用”。

  陈竹认为是那次的经历让自己喜欢上化妆品的。但陈竹的母亲说:“这孩子从小就爱美,和其他女孩相比,她对那些香香、滑滑的化妆品更加喜欢。”

  只要喜欢,就可以去尝试,去追求,这其实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身在其中的陈竹不容易体会的。

  时光倒退30年,正是笔者像陈竹这样的年纪。那时的年轻人不仅不会去化妆,连想也不会去想。在以节俭、朴素为美的社会环境下,化妆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标志,人们惟恐避之不及。商店里可以被称为“化妆品”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只有凡士林和油脂性的润肤霜、雪花膏。它们一般是装在圆形小铁盒或贝壳形的小塑料盒里,大家称之为“蛤蜊油”。有的雪花膏是装在很大的广口瓶里零售,顾客自己带着小瓶子来买,这种“零打”的雪花膏价钱更为实惠一些。

  对当时的女孩子来说,这些润肤霜、雪花膏的香味几乎与它防止皮肤干燥的功能同等重要。因为用香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身上有雪花膏的香味则比较自然,不会被人误解为“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因此擦点雪花膏几乎就是当时年轻女孩追求美所仅有的方式了。文:侯若虹 图:冯进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