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09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09年3月10日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将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同时,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共同研讨省域经济发展大计。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09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09年3月10日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暨省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将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同时,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共同研讨省域经济发展大计。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的团队主编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2007—2008)》,新的建设评估结果,在两会进行之际,正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今天向社会发布。我们在这里举行发布会和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之一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2009-03-10 09:01:14

  • 谢寿光:

    国务院发展中心卢中原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竞争力报告的主编李建平教授,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竞争力报告主编之一李闽榕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著名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还有我们的主办方之一,包括《环球杂志社》的谢悦总编。

    下面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研究员发言!

    2009-03-10 09:02:26

  • 卢中原:

    首先,向今年的竞争力研究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我们了解到这个报告已经发表了第三部,它的主题是一贯的,但是每年的指标都有新意或者侧重。比如李闽榕主任去年就把一些科学发展指标纳入,今年是把港澳台的指标纳入,所以这个报告每年都有一定的新意,这样就比较丰富。下面我想简单的谈几点认识,本来他们帮我起草了一份稿子,但是比较专业,不适合简单的发言。我想发言就谈谈个人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我希望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能够对引导地方科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去年把科学发展的相关指标纳入,这样就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当然,这种引导作用也只是从一个方面,从学者、地方,像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这个层面作出的努力但是不能替代整个的考评体系、干部选拔等机制,但是地方领导很看重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他要看我们的排位,在各省中是什么状况,如果比较靠前,他们也是觉得自己工作见到了成效,也会继续往这方面努力。

    2009-03-10 09:05:39

  • 卢中原:

    我们把这个指标设置的比较科学,确实能够在某一方面起到学者、政策研究部门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比如唐山是科学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首家,它自己设了两类指标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这两类指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展,怎么样可持续发展,怎么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人文、社会与经济怎么发展,每一类都有具体的二级指标,大概有几十项。我觉得这样对地方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能够及时的反映这样的动态,把各地比较好的做法反映进来,我想它就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009-03-10 09:07:42

  • 卢中原: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咱们的竞争力发展研究在这方面下一点功夫,不然各地都是看得很重的就是经济发展指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回调、增长速度下滑,各方面都一门心思应对危机,很可能就把科学发展指标淡化了。因此我想每年的评估在指标设置上,在我们评估的侧重点方面能够抓一些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往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努力。

    第二个想法,现在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地方政府,包括我们的研究机构要用这个报告的话,我想还是要通过我们的研究、框架设计引导他们向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努力。说的具体一点,现在区域发展的差距怎么评估,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西部。昨天我问了西部的一个人大代表,他们还在说这个事,非常强烈的在会上提到,呼吁要把它作为一个基本国策。这些年来尽管提出了西部开发,但是东中西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西部在国家的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多投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给西部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机遇,他们什么好处也得不到。比如基础设施的管线在地下一埋,地面什么大型建筑也不能落,城镇开发都别想。

    2009-03-10 09:09:29

  • 卢中原:

    这是给我们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提出了一些课题。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把科学发展的一些指标纳入进去,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在地方领导关注的还是我这里怎么发展经济。他承认国家对西部,对资源环境保护地区、重点地区给予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但是他还是觉得没有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觉得就是带来产能、GDP、本地发展项目,使本地财政增收。这样的想法你不能说人家不对,那么我们在综合竞争力评价当中就要反映,怎么样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转到地方可持续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形成,地方薄弱环节的加强。你要给这些地方领导一些积极的引导,我现在总觉得这些事情没有说服人家。

    2009-03-10 09:12:22

  • 卢中原:

    特别是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提出以后,这肯定对中西部资源环境保护,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明摆着就是让人家GDP总量下降,有一些项目要增加,有一些就业岗位也要增加。你怎么说服人家我的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总量提高了,我和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缩小了,这根本就说服不了人家,它就是要下降的,由于就是要减少的,就业压力就是要加大的。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就要设置一些科学的指标,来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的地方领导看到,我的这些指标下降没关系,不是我做得不好,我的那些指标给子孙后代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国家的生态平衡,这些综合竞争力我们能不能反映这些方面。

    2009-03-10 09:22:19

  • 卢中原:

    第二个方面主要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诸如此类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提出来以后,我们怎么样反映这些内容。比如十七大报告讲,“将来我们的区域发展可能要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互动的格局”。但是十六大报告中提的是“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工农业差距”。为什么十七大不提这个?显然是我们在区域发展上的一些重大进步,就是要正确的认识差距。我们现在要做得是城乡互动、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而且还要形成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的格局,你必须要回答西部、中部生态环境比较重要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脆弱的地区在加快发展。怎么主动的和全国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区域协调互动的总目标要协调起来。我觉得现在在很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同志们在心里没有真正的领悟,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就要解决非常具体的政策。比如自然环境地区的鼓励机制,人家关停并转给不给人家补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包括中央财政、地方发达地区、地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环境保护怎么协调。谁受益、谁付费等等,这些在中西部地区的意见大的很。所以我们想在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当中怎么样把这个评价的更为科学、更为准确,有利于大家不看重以前的形式,而是看重新的符合区域发展理念和区域规划的指标。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感想。

    2009-03-10 09:32:05

  • 卢中原:

    第三个想法,还是和这个有关系,说来说去就是围绕科学发展怎么样做。再具体化一点,就是怎么引导地方政府不看重以往的经济指标,而看重社会发展指标,在这方面还要下功夫。比如我们研究区域差距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按照经济系数衡量区域差距是缩小的,但是东中西地区的人均GDP和GDP总量是在扩大的。所以西部人大代表提出强烈的呼声,要把它作为基本国策。现在一直在扩大,继续在扩大,而且扩大的越来越大,但是学者的研究是经济系数衡量的30个省的差距这些年曲线是下降的。

    2009-03-10 09:33:18

  • 卢中原:

    我问了一下为什么是这种情况?他们说30个省之间由于中西部加快发展以后,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有缩小,而且省内部的差距也有缩小,那么你就要回答,按照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差距是在扩大,但是用这些系数衡量,它又是在缩小的,而且这些年缩小,未来的年份未必就不会反弹。我个人认为它还会反弹,因为欧盟现在的区域差距就反弹了。这说明两条,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技术创新。全球化要素流动更自由,技术创新只要出现以后,原来的产业格局和要素配制格局一定会发生冲突,还会流动。比如原有的差距缩小了,它还会继续扩大,有关的领导和研究机构要明白这个事,我们平心静气的看这种差距,扩大未必是坏事。你不能说我们一味的追求缩小。你要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要素资本回报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调整按照产业配套的条件,按照客观规律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差距扩大未必是坏事。这是综合竞争力国家总体竞争力要提高,地方能不能接受这种理念,我们能不能在研究方面、评估报告方面作出一点引导性的努力。

    2009-03-10 09:35:08

  • 卢中原:

    再有,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人均财力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财力在中央转移财富之前差距非常大。2005年中西部相当于东部的,比如说东部是100,中西部只有35%到36%,也就是相当于东部的三分之一强。这样中西部当然有意见,你让我贯彻科学发展观,你要我弥补社会发展的不足,我眼看着财力那么少,我怎么加强。现在我们的财税体制又是引导地方政府一定要弄产值,我不上项目哪来的流转税,所以肯定要上一些东西。我们又不能简单的批评地方领导不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是这样,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下,他的反映是合理的经济行为,我们不能一味的简单指责他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政策方面,财税政策、税制体系、科学考评体系,一定要通过一整套的努力才能够构建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2009-03-10 09:36:22

  • 卢中原:

    我为什么提人均可支配财力?你让地方公共服务加强,财力差这么大,他怎么缩小公共服务差距,那不是一厢情愿吗。因此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努力,把这个摆出来。我们看到经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之后,2005年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大幅度缩小,东部的100%,中西部都上升到58%到70%。你把这些指标摆出来,我觉得对于形成区域协调互动的机制和格局是有利的,让地方的政府注意公共服务是不是能够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最基本的财力来自人均可知支配财力,中央财政就要注意地方没有能力发展GDP去谋求产值的时候,我们就要靠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相关的税制体系,来保证所有地区都能够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享受大体一致的公共服务。

    2009-03-10 09:37:05

  • 卢中原:

    因此我想我们还是需要提出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更符合我们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区域发展未来的引导性的、方向性的格局,我们的竞争力研究要围绕这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新的指标。

    总之,这个已经第三次发布了,我想以后它会做得越来越深入,起得作用越来越好,对我们的研究部门、政策部门、地方领导起到越来越好的引导作用。谢谢大家,谢谢各方面的努力!

    2009-03-10 09:38:58

  • 谢寿光:

    感谢卢主任给我们今天的会议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的经济研究问题的专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金碚研究员发言。

    2009-03-10 09:39:25

  • 金碚:

    今天上午我简单地浏览了这个报告,应该说可以看到报告做了很大的工作量,做了很细致的数据分析,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判断或者结论。它不仅系统、全面地用数据分析了中国30多个省域经济体的竞争力状况,而且也有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提出了一些正确建议。所以在这里,我首先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的出版表示祝贺。借此机会,我也对和这个报告所反映的相关问题做一点交流。

    2009-03-10 09:39:50

  • 金碚:

    因为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区域经济的发展。从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来观察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它有一些方法和一些最基本的假定。一个最基础的假定就是我们假定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所形成的差距是由各个地区的竞争关系所导致的。这个竞争关系包括各个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各个地区的区位特点,以及各个地区的努力等等,是用一种竞争性的关系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别。

    2009-03-10 09:40:56

  • 金碚:

    但是从各个区域发展本身的目标来说,它又和企业竞争或产业竞争有很大的不同,竞争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企业竞争的结果最后是要优胜劣汰的,区域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没有这样的结果,竞争的结果并不像企业竞争的结果用直接的市场表现来检验。我们说一个经济体发展了,结果它就生存了,没有竞争力的就被淘汰了,不是这样的。所以对于国家、对于区域,如果从竞争力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发展状态,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指标来衡量,而不是像企业竞争那样。企业竞争有一个现实的结果。所以对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力研究,在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它基于各种各样的数据,而且数据会随着研究方法的深入越来越复杂,复杂的结果就是希望能够反映到方方面面。这是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区域中产生的问题。

    2009-03-10 09:41:19

  • 金碚:

    我们现在来看现实的中国区域经济,就竞争力的关系来看,它有什么新的特点。特别是现在我们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一句话说“每次金融危机都是一次清醒剂,都会使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作出一个更加客观的、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这次的金融危机也是这样,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在危机的过程中我们会做出可能和危机之前不一样的判断,包括对于竞争力的分析。

    比如中国现在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有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从产业来看,在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我们都认为中国产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升级,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认为这个才是发展的方向,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这样一种结构,这肯定是对的。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发现一个现象,所谓高技术产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反弹更困难。比如我们现在说高技术产业的标志性产业是电子产业,而不是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比如纺织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冲击比较大,但是反弹没有像高技术产业一样那么大,而且现在局部有回暖的迹象。

    2009-03-10 09:41:32

  • 金碚:

    再比如钢铁业,它现在受到的冲击是当时我们认为高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板材、混材,我们认为它们应该这样升级。但是在金融危机中,它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而且随着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振兴方案,当时我们认为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情况,那些产品相比表现得好一些。这是从产业层面来看一个现象。

    从区域层面来看,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次受到冲击比较大、增长率下降幅度比较大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除了天津之外,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受到冲击比较大。工业投资出现了加速的向西部和北方转移的迹象,这个迹象本来应该是好的,我们希望能够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加速了这样一个现象,加速了工业投资向西部和北部转移。相对来说,东部和西部地区除了少数省份之外,大多数的东西部地区所受到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比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一些,这值得我们研究。那么我们在现在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如果以一个地区为一个单元来看,它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状况。波特教授说“所谓一个竞争力,你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些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或者要素会向你的这个地区来集中。”如果这个要素往你这里集中,表现出你的地区竞争力比较强。这是一个问题,值得研究。

    2009-03-10 09:42:12

  • 金碚:

    第二个问题,金融危机中给我们很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个世界是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竞争关系中有一种很深刻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讲国际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经济之间的依赖关系在金融危机中表现的非常突出。美国要不好,中国也难受。你要解决美国的问题,中国也要作出一些努力;中国要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

    现在在国内地区之间的依存关系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东部,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受到的外部冲击影响导致了它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本来它们的竞争关系出现了问题,但是它会影响到,而且是直接的影响到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如果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它的就业人数减少,就会使得过去是从中西部流动过来的劳动力失去就业的机会,这些人就要返回中部和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出现的问题,会直接的反映到其他地区,这表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之间的依存关系也非常突出。所以我们要看竞争关系到底是什么。

    2009-03-10 09:42:25

  • 金碚:

    总而言之,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对很多问题都面对着新的现象。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如果我们更大一点的说,在整个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的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区域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当然可能不如国际的变化这么大。所以如果从竞争力的研究角度来看,区域关系或者国际关系之间的竞争关系会产生新的、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这样就要使我们深刻的反映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今天着眼讲区域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进入2009年,它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会出现很多标志性的现象。比如在这一年中,在出口份额中中国在工业出口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因为在2007年中国还是第二,德国是第一,所以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额,以GDP计算也好,以出口额计算也好,都有很大的上升。尽管我们也很困难,但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中国的话语权、中国在制定国际规则上的影响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会有重大的提升。

    2009-03-10 09:42:39

  • 金碚:

    另外,我们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很多政策,这些政策尽管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危机,但是它的长远影响非常值得观察。比如我们的外需不足、内部消费需求也处于稳定状态、大幅度提高不太可能,我们唯一用的办法就是增大投资,弥补外需不足所造成的压力。这种投资我们可以讨论,说这个投资是好是坏,不管怎么讨论,都是投资。那么投到什么地方,这个选择也是很有限的。那么必然的,有相当一部分会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甚至会投到支持一些传统产业。

    2009-03-10 09:42:47

  • 金碚:

    我们有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际上资源还要往这些产业上引导,我们不去考虑最后的效果怎么样,但是它一定会有长远的效果,会使得中国的基础设施有进一步的改善。不管在财务上怎么样,会导致金融上有什么问题,实体经济层面来讲,投入这么多,它一定会给你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带来很大的提升。经过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和印度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会远远好于它,这样对中国长远的竞争力也是有积极的影响。

    2009-03-10 09:42:57

  • 金碚:

    总而言之,2009年尽管我们遇到非常大的金融危机的困难,导致了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是我们要更积极的来看。从国际竞争、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也许金融危机对中国确实是一次机会,也是中国强国之路上,或者是走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份。所以今天我能有机会和各位讨论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2009-03-10 09:43:06

  • 谢寿光:

    感谢金碚研究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角度,他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对中国省域竞争力研究成果的一些意见。现在我们正式有请这本报告的主编、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做这次成果的简要的发布。大家欢迎!

    2009-03-10 09:52:18

  • 李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这里我很荣幸的向各位汇报《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2007—2008》的有关情况。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判断标准。这些新提法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和产业、行业的国际竞争,概括地说,就是越来越重视竞争力的提升。

    2009-03-10 09:53:04

  • 李建平:

    下面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技术路线,第二个是研究报告,第三个是基本特征。对一个省级行政区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很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力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提升中国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由经济综合竞争力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所谓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显然,省市区域吸引资源争夺市场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越强,那个省市区的经济就有可能比其他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要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2009-03-10 09:53:17

  • 李建平:

    第一部分讲研究的技术路线。这里有七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前提,这里包括一些指导思想、基本理论、研究模型、评价模型、资料采集等等。第二个部分是形成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结论。第三部分就是对策建议。这是整个的技术路线的七个方面。

    第二部分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从四个方面来做介绍,第一个是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第二个是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第三个是全国四大区域内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第四个是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

    第一部分是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这个评价把07年和06年做一个对比分析,从07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分成三个区域,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上游区是1到10位,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和内蒙古。中游区的排位是河南、河北、山西、湖北、黑龙江、四川、湖南、安徽、吉林、陕西。下游区是江西、重庆、广西、海南、新疆、云南、青海、宁夏、贵州、甘肃、西藏。大家对比了一下06年,有一些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些变化。

    2009-03-10 09:53:25

  • 李建平:

    07年和06相对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幅度比较大的的是内蒙古、山西、四川和云南,排位均上升2位,福建、陕西、重庆、广西、海南和贵州排位上升1位。排位下降的有9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新疆,下降了三位,其他依次为安徽、黑龙江、河北下降2位,甘肃、宁夏、青海、江西、辽宁各下降1位。有12个省份的排位没有变化,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和西藏。06和07年一些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出现了跨区段的变化,比如在上游调到中游,有的从下游调到中游。内蒙古由中游区升到上游去,陕西省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去。在07年内蒙古当时在上游区,08年掉到中游区,这次又进入了上游区。在跨区域下降方面,河北由上游区降入中游区,江西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这是各个省域的变化情况。

    2009-03-10 09:53:33

  • 李建平:

    第二个是全国四大区域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得分比较。我们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07年的情况是东部地区是76.37分,下降了0.41分;中部地区是46.92分,下降1.56分;西部地区是36.48分,上升了0.14份;东北地区是50.37分,下降了2.06分。我们可以看到只有西部地区分值在上升,反映出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而言有所提升,与东部地区差异缩小。这说明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政策看到了成效。东北地区下降了2.06分,中部地区下降了1.56分,东部地区下降0.41分,不但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差异呈现继续扩大趋势,东部省份内部差距也在扩大。

    2009-03-10 09:53:42

  • 李建平:

    第三个是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从东部地区十个省份来看,它们的位置变化和上升变化。从全国排位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排位没有变化,但在全国的排位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有三个省,一个是福建,原来是第9位,上升了一个位置;河北原来是第10,掉到了第12位;海南原来是25位,上升了1位。

    2009-03-10 09:53:50

  • 李建平:

    从东部地区10个省份中可以看到,竞争优势非常不平衡,最明显的是海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很大。同样排在上游区的省份,天津和福建的竞争力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二,与北京和广东也有很大的差距。虽然都是在上游区,但是它们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平衡的。

    中部地区有6个省份,从07年的评价情况来看,湖北地区下降1位,从第二位掉到第三位;湖南上升1位,从第五位上升第四位;安徽从第四位掉到第五位。从全国排位来看,山西从第15位上升到2位到13位;安徽从第16位下降大第18位。江西从20位掉到了21位,这一位也很关键,因为它从中游区下降到下游区。我们可以看到中部地区6个省份除江西处在下游区以外,其他都处在中游区。中部地区与上游区各省份得分差距较大,与下游各省份之间得分差距很小,不具备明显竞争优势。中部地区内部排位很不均衡,河南处于中游区的前列,江西处于下游区。在中部地区的排位中,山西和湖北交替,湖南和安徽交替,这表明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发展很不平衡。

    2009-03-10 09:53:59

  • 李建平:

    西部地区有12个省份,我们可以看到在07年的排位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庆上升1位,广西上升1位,新疆下降2位,云南上升2位,青海和宁夏都下降了1位,贵州上升1位,甘肃下降1位,这是从西部地区内部排名情况。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所有的省有11个省发生了变化。内蒙古从06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从中游区上升到上游区,这个变化比较明显。陕西从18位上升到16位,重庆从23位上升到22位,广西从24位上升到23位,新疆从22位下降到25位,云南从28位上升到26位,青海从26位调到27位,宁夏从27位下降到28位,贵州上升1位,甘肃掉到30位,西藏还是保持不变处于最后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地区平均得分不到上游区的一半,表明它的竞争力和上游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差距很小,竞争力劣势不是很明显。西部地区各省份差距比较明显,尤其是内蒙古,与其他省份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2009-03-10 10:04:12

  • 李建平:

    东北地区只有三个省份,07年的排位三个省份没有变化,但在全国的排位发生了变化。辽宁从第8位下降到第9位,黑龙江从13位到下降到15位,吉林没有变化。这说明东北地区三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分布不平衡,辽宁在上游区,黑龙江处于中游,而吉林处于中游偏下,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特征不够明显。

    第四部分是关于港澳台地区的。这是蓝皮书新增加的项目。去年在发布的时候,很多人说什么时候能把港澳台一起纳入进去,今年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整体国力的提高,尤其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和两岸关系的改善,港澳台地区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大陆、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协作开始生成,并逐步走上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

    2009-03-10 10:04:26

  • 李建平:

    四方之间经济协作产生的效应中,除了经济增长的效应外,还有结构调整效应,互利互补效应和竞争提高效应,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格局。这也是我们本次把港澳台地区纳入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出发点。

    我们的课题组对港澳台三个地区的竞争要素选择完全根据现实的发展状况,同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首次尝试性地构建了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以期对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的梳理,为内地各省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这次蓝皮书有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指标体系是内地31个省市区的,另外一套是有港澳台的指标体系。内地的指标体系是一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207个市级指标。港澳台是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103个四级指标。

    2009-03-10 10:04:35

  • 李建平:

    我们从07年的情况来看,它们的排位是香港排在第一,澳门排第九,台湾排第二,和06年相比,香港与台湾发生了变化,香港上升了1位,台湾下降了1位。总体而言,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没有太大变化,特别是和内地31个省市相比排位比较低。

    2009-03-10 10:04:45

  • 李建平:

    第三方面,我们来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比较稳定,局部范围有所波动。上游区除了内蒙古以外,其他几个省份在评价期内始终处于上游区,排位基本保持不变,只有福建和辽宁排位交替。中游区除了河北由上游区降下来一位,陕西由下游升入一位以外,其他八个省份在评价时段内始终处于中游区。下游区除江西由中游区降入以外,其他省份排位变化不大,基本处于下游区,短期内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很小。

    从排位波动幅度来看,变化最大的下降了1位,有7个省市的排位波动2位,有11个省市排位波动1位,另外12个省市的排位没有发生变化。这是第一个特征。

    2009-03-10 10:04:59

  • 李建平:

    第二个特征,顾强扶优,优化指标结构,是保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之所以在评价时段内始终处于上游区,排位没有变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许多始终处于上游区的强势指标,而且强势指标的数量最多。强势和优势指标个数之和越多,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越考前。处于上游区的大多数省份,强势和优势指标个数之和都超过100个,而下降区省份都少于50个,不到指标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势指标与优势指标的比重才是决定一个省域在全国排位的关键因素。

    2009-03-10 10:05:09

  • 李建平:

    第三个特征,宏观经济竞争力是体现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经济竞争里和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各省宏观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竞争力排位都比较接近,两个指标得分的相关系数高达0.963,高度拟合的效果说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经济综合竞争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但宏观经济竞争力不能完全替代经济综合竞争力,只能是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03-10 10:05:20

  • 李建平:

    第四个特征,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因素。我们把07年31个省市产业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做一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经济竞争力基本上是同方向变化的,具有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大部分省市都聚集在趋势线上。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是推动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中坚力量,要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产业经济竞争力这一关键环节。比较特殊的省份有: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的产业经济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位则相对靠后;北京和上海等省份的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茅。

    2009-03-10 10:18:18

  • 李建平:

    第五个特征,知识经济竞争力是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潜在动力。这个图示是07年31个省市知识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比较。知识经济竞争力排位变化对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两者排位差距比较大的有三个省份,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甘肃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排位前十位的省份除了山西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以外,其他7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都在前十位。而知识经济竞争力处于下游区的省份中,只有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其他都处于下游区。

    2009-03-10 10:18:37

  • 李建平:

    第六个特征,统筹协调的发展方式是保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这个图示是07年31个省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位比较。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的蓝皮书中为了着力反映各省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即统筹兼顾的要求,把原来的二级指标科学和谐发展竞争力更名为“统筹协调竞争力”,把原来的三级指标也相应更名为“统筹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以便能使评价结果更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

    2009-03-10 10:18:45

  • 李建平: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与统筹协调竞争力排位比较接近,在评价中,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上游区的十个省市区中,统筹协调竞争力大多也处于上游区。政府作用竞争力强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也有很好的表现。政府作用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宏观调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这是今年蓝皮书的情况,谢谢大家!

    2009-03-10 10:18:59

  • 谢寿光:

    感谢李建平教授的报告,在这里有很多新的方式和数据,相信媒体会有很大的兴趣。下面我们请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博士,也是蓝皮书的主编之一就当前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的几个问题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大家欢迎!

    2009-03-10 10:19:06

  • 李闽榕:

    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报告,题目是关于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必然要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变化也会对国家竞争力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彼此之间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中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2009-03-10 10:19:18

  • 李闽榕:

    第一,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已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潜伏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断释放。受此影响,世界经济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时期,正面临着严重衰退风险。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是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增长明显回落。PPI的同比涨幅由2008年8月的10.1%,回落到今年1月份的负3.3,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些都使人感到国内经济正在面临着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外部冲击,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经济发生的通货膨胀担心在不断增大。

    2009-03-10 10:19:38

  • 李闽榕:

    经济全球化既可以使参与其中的每个国家和地区享受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将其卷入世界经济危机的漩涡中,使之不能独善其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外部冲击,中国如何才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我们的答案是必须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判断标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9-03-10 10:19:57

  • 李闽榕:

    这些新提法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和产业、行业的国际竞争。概括地说就是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是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久之计。省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经济承上启下的纵观层次,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特别是省域经济的发展广大,是重要推动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升省域经济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增强中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内在要求。

    2009-03-10 10:20:10

  • 李闽榕:

    第二个问题,万亿GDP俱乐部扩大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广东省于2001年率先扣开万元GDP俱乐部的大门,一些省市随之相继跟随登堂入门。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13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成为万元GDP俱乐部成员,包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上海、辽宁、四川、福建、湖南、北京、湖北。其中,位列前三的是广东、山东、江苏,GDP已经超过3万亿元,浙江超过2万亿元。这是各省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时间。2008年有四个,北京、福建、湖北、湖南,除了2003年没有以外,其余的年份都有。

    2009-03-10 10:20:18

  • 李闽榕:

    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省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俱乐部中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的实践表明,GDP超万亿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广东省GDP从一千万元到五千万元用了七年时间,从五千万到一万亿元用了6年时间,从一万亿元到两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了2年时间。山东省从五千万到1万亿元用了6年时间,从1万亿元到两万亿元4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了2年时间。江苏省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同样用了2年时间。

    2009-03-10 10:36:53

  • 李闽榕:

    相对于先行跨入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的其他省市而言,福建省最具典型和启示意义。如果说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12个省市均属于人口和资源大省或中央直接管理的直辖市,具有其他省市区难以比拟的优势的话,福建省则是作为一个人口和资源小省而跻身于强者聚集的GDP万亿俱乐部的。福建省从一千亿元到五千亿元用了11年时间,时间比较长,但是从5千亿元到1万亿元只用了4年时间,比其他先行的四个省少用了两到三年时间。福建作为一个本土资源小省而跻身于强者聚集的GDP万亿俱乐部,表明经过自身的努力,也能够进入强者集聚的现实。

    2009-03-10 10:37:06

  • 李闽榕:

    GDP超万亿是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台阶。GDP万亿俱乐部也被称为财富俱乐部,意味着地区财富积累将由此跨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将由此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阶段。对于几个省域经济来说,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不是简单的数量概念,而是通过经济增长通过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表明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来讲,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领域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GDP超万亿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必然选择。13个省份的GDP超过1万亿不仅表明地方财富总量在增加,而且还表明我国的综合经济势力在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即使在遭遇雪灾、地震、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仍有北京、福建、湖北、湖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2009-03-10 10:37:26

  • 李闽榕:

    经济快速增长、财富总量持续增加,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表明正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使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与我们近三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蓝皮书》的评价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同时也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9-03-10 10:38:02

  • 李闽榕:

    第三个问题,港澳台竞争优势变化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特殊的区域经济体,是中国整体经济区的组成部分。港澳台经济区与中国其他经济区的联系与合作是为在新的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进行带有全局性共同利益的经济运作活动。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以此为契机,祖国大陆、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协作开始生成,并逐步走上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版图内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格局。

    当然,对于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形势下,还要应对经济发展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根据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按照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与港澳台地区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构建相应的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对2006、2007包括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这个指标体系因为港澳台和大陆的统计体系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选择其中能够同时获取可以比较的指标建立了新的指标体系。

    2009-03-10 10:38:11

  • 李闽榕:

    从排名结果来看,2007年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都处于上游区,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别是第一位、第九位和第二位,处于全国前列。2007年和2006年相比较,香港由2006年处在第二位,上升到2007年第一位,上升1位;台湾由2006年处在第一位下降到2007年第二位。澳门的排位保持不变,一直处于第九位。这是06年到07年港澳台与内地沿海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图表,可以看到变化情况。上海分值在上升,上升了2.7分;江苏分值上升了1.6分,排位没有变化;浙江分值上升1.4分,排位上升一位;福建分值上升1.4分;山东分值下降0.5分,排位下降2位;广东分值上升1.7分,排位在第三位;香港分值上升0.2分,排位上升一位;澳门分值上升1.2分,排位不变;台湾分值下降2.2分,排位下降1位。

    2009-03-10 10:38:30

  • 李闽榕:

    按照这一趋势,从排位来看,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没有太大变化,特别是与内地31个省份相比,排位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变化。但是从相差分值来看,内地处于上游区的省市与香港、台湾的差距在明显缩小。例如,2006年广东的分值是32.1分,与台湾的分值41.2分相差9.1分。2007年广东的分值33.8分与台湾分值39分相差5.2分,一年缩小了3.9分。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到2009年广东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将会超过台湾。2006年上海分值26.8分,与台湾分值41.2分差14.4分,2007年上海分值29.4分,与台湾分值39分相差9.6分,缩小4.8分。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上海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也会在两到三年赶上台湾。

    2009-03-10 10:38:57

  • 李闽榕: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验充分证明,在新世纪发展进程中,港澳台经济只有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衰退影响,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从而在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个问题,福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院的成立为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创建了重要平台。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由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福建行政学院分中心等单位经过两年筹备建立了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现已获得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批准注册,决定于2009年3月15日在福州举行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大会。

    2009-03-10 10:39:55

  • 李闽榕:

    借着这些研究机构的成立,我们希望为国内竞争力同行研究机构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此外,我们目前正在报送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第一家专门研究竞争力的刊物《综合竞争力》,杂志不久将正式创刊。作为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的院刊,它将以专注于竞争力领域的知识研究和咨询应用为基本理念,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国内外竞争力发展态势,对竞争力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做深度报告,对竞争力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经典竞争力案例进行专访和宣传,对竞争力研究机构和个人开设专栏发布。

    2009-03-10 10:40:23

  • 李闽榕:

    材料中有第一期的封面编发,还有一些主要文章的标题,以及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的文件,大家可以看一下。至此,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在福建形成了三个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福建行政学院分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分中心,一所研究院为基本力量,以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总书及分册),“刊”综合竞争力的杂志,“坛”是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院”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为载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我们热忱地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竞争力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这一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这一研究平台,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谢谢大家!

    2009-03-10 10:40:56

  • 谢寿光:

    感谢李闽榕教授的发布,应该说无论是关于万亿俱乐部还是港澳台综合竞争力与大陆个省区的比较,对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如何提升竞争力,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科学的支持。他也发布了有关东南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院平台的状况。

    除了蓝皮书之外,我们正在构建,而且在5月份可以推出中国省域综合竞争力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比每年发布的皮书有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时进行互动,至少我们会有20万以上的数据,而且可以为我们的建设部门和研究部门,以及关心这些问题的使用者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撑,这也会在整个中国皮书网和中国皮书系列的大数据库里作为子库推出来。

    下面进入专家发言时间,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2009-03-10 10:41:18

  • 陈栋生:

    各位嘉宾,首先我代表综合区域经济协会,在第三部《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在两会期间第一次面世,和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的成立表示中心的祝贺!

    我想这个竞争力报告,是依托大量的统计数据、数学模型和调研工作为基础的竞争力报告 。在当前举国上下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谋划如何能使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时候,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个报告等于为各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了一份强劲的“体格检查表”,还有九大方面有问题,还有一个简单的处方。

    这份体验表可以帮助各省、市、区,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理性的看清自己的优劣所在,更好的扬长避短,或者扬长补短,形成现实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寒冬的大环境中,首先是站稳脚跟,进一步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实现化危为机。同时对相关的省区如何相互学习、借鉴、长短互补、抱团过冬也指明了方向,能够发挥指示和导向作用。

    我应该算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这个会我已经参加了第三次。李主编组织的研究团队与时俱进的精神我深有感触。第一本书是设计了指标体系,一共84个指标,而且解决了科学的流程,数据多、参加人员多,没有科学的流程报告就出不来。到第二本书,十七大已经召开了,十七大两大主题、两面旗帜,一个是科学发展的旗帜,一个是和谐发展的旗帜。第二本书马上根据这个作为调整,把它扩展到207个基础指标。现在的第三本又增加了五章对港澳台的内容,是适得其时。按照资料,自从内地和港澳签订了协议以后,就是内地和港澳紧密的安排以后,首先是粤港澳正在快速的走向一个统一的经济区。

    2009-03-10 10:47:25

  • 陈栋生:

    在去年底,国家公布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广东和港澳要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圈。前两天,温总理的报告更加宣布大陆和港澳贸易人民币的结算。另外香港和深圳机场的连接,运输量和时间都会有大大的提升。还有广深澳的高速铁路动工,这些都会大大的加快粤港澳统一经济区的形成步伐。在这个时候,把港澳台补充进去是很有时效的。

    台湾领导人的肯定,使两岸关系得到了重大变化,两岸关系经济正常化的进程,双向投资的合作步伐越来越快。福建在几年前打出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为迎接海峡经济区的到来奠定很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及时增加这五章内容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009-03-10 10:48:26

  • 陈栋生:

    当然,科学研究就是要从鸡蛋里面找点骨头,省域竞争力对于在区域经济当中,我把它归纳成体征研究,或者表征研究。就是你的区域到底怎么样,地理学家是讲福建有山有水,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地等等。作为经济学家就是这一套。针对这个问题还是不好解决的,现在这本书等于男女老少参加全运会比赛,我和一些老人都要参加。这个比较麻烦。我不知道马拉松分不分男女,其他的都分,举重比赛分男女还分体重。所以用一套指标来评估、检测,不同的天、不同的地、不同的人都不一样。我想到哪里就唱哪里的歌。

    2009-03-10 10:49:28

  • 陈栋生:

    比如青海从06年开始就对它的三个洲根本不考虑它的GDP,因为它是三江资源,我建议你们搞研究的查一下。看到你们对一些省的对策建议,我感觉有的比较一般,就像保健大夫一样,讲的话仍然是正确的,但是永远不治病。你们要具体分析,你们是经济研究中心,请那个省的来一起做。

    2009-03-10 10:49:49

  • 李闽榕:

    下一步我们就准备请各个省的一起做。

    2009-03-10 10:50:47

  • 陈栋生:

    我们谈的是空间的差距,但是还有时间的差距,社会就是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我们是讲常态,而今年是非常态的,会有很大的变化。刚才金所长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也准备想讲这个。比如说在冰河期恐龙并不是最庞大的生物生存下来,当然也不是最小的生物,所以你做2009年出第四本的时候应该把非常态加入进去。起码前两单元,中国的外包出口下降要标示出来。按不同的产品分,越高档的产品,下降的幅度越大。吃穿用的没有什么下降。所以在今年的两会里也有一个数据,你们在每一本之间可以互比之外,还有特殊的状态可以加入进去。如果太规范,它就不可能把非常态的东西可以发掘一些。

    另外就是地区的评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筹码的问题。因为我们就是讲产值,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引用别的指标,这是整个体系的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高难的,在会议以后这个问题可能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我举个例子,北京的GDP超过1万亿,农业产值只占北京的2%。但是最近公布的数字,它的生态价值是产值的几十倍,上百倍。这是报纸上公布的。所以像这些问题都是很复杂的,但是现在低态经济、固态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福建可以先行。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2009-03-10 10:50:58

  • 谢寿光:

    感谢陈教授的精彩发言,也提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我觉得有一条完全可以采纳,就是下一本书做诊断就行,药方是凭基础数据、基础判断的,你可以分析这个省和哪个省之间,在竞争力哪个上升了,哪个下降了,可以分析。一般蓝皮书不爱强调对策建议,只做研究分析。所以我们的编辑可以进一步的商量。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研究员讲话,大家欢迎!

    2009-03-10 10:52:04

  • 王振中:

    我们的陈栋生研究员是权威,刚才他谈的问题我同意。应该说这个皮书和第二本皮书有很大的进展,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把港澳台纳入进来。但是纳入进来以后,最大的难点也就在这里。整个书的体系和提法前后一定要统一,一会儿中国,一会儿全国,一会儿不包括港澳台。而且港澳台的体系和内地的31个省市的指标体系还不一样,如果要谈就分开,因为这三个地区确实是不太一样。现在香港、澳门完全是靠大陆支撑的,这是97年以后最新的动向。正因为现在香港的发展和大陆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因为这个东西确实很难讲,我93年去的台湾,这次又去了,我感觉变化太大了。你要从经济竞争力来讲,我觉得这是研究工业竞争力的,所以这种竞争力到底怎么办,我的意思就是撇开讲。

    这本书的各种数据对我来讲非常有用。比如开始谈到了两个指标,国际上的两个指标都说明中国的排位提升了,但是测算中国的平均水平反而下降了。按道理,国际上排位提高了,我们自己的测算也应该平均分是提高的。这个到底怎么做的我不清楚。还有像一些最新的提法,我们一定要展现出来。提升港澳台的综合竞争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这个我同意。

    2009-03-10 10:52:29

  • 谢寿光:

    我们的王所长提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值得注意的意见。下面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副所长发言。

    2009-03-10 11:02:36

  • 肖金成:

    首先,我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蓝皮书的出版发行,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表示热烈祝贺!我们所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当然在区域中包括省域经济,也包括市域经济、县域经济,所以我们叫地区经济研究所。本来这个事应该是我们所来做,但是我们所确实没有做。我们每年都苦于有没有一个机构能把国家统计局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对分区域经济。本来是我们做,但是我们做不了,又需要这个东西,所以今天这个蓝皮书拿出来,包括倪博士的城市竞争力,我觉得都对我们所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现在我们所在做对策研究,也就是说发改委给我们布置任务,我们要很快的拿出东西。拿出东西来,就需要大量的资料,大量的基础工作。所以基本工作需要借助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这几年,我每年拿到蓝皮书,应该说是如获至宝,我觉得这次的发布会确实值得祝贺。

    2009-03-10 11:05:40

  • 肖金成:

    作为区域经济的研究者,我对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和王所长有所不同。首先我觉得作为学者,对发展的理念和观点要进行研究。作为一个报告,作为一个成果,应该对客观存在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客观的评价,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政府决策,各部门不同的反映都是很必要的。尤其是蓝皮书用了这么多的数据,做了这么多的分析,我觉得这是非常宏大的工程。对于这个宏大的工程我评价非常高。

    另外我感觉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该书紧密围绕综合竞争力来涉及指标体系。我们过去有很多的排序,省的排序、市的排序、县的排序都很多,但都是以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来排序的,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大家都争这个位置。但是我们知道省的差异非常大,从人口来讲,最大的省是9000多万人,最小自治区只有200多万人。这样如果再把澳门算上去,就是40万人,如果单纯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来排,这就不好排了,排出来也没有意义。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排,但是你排也可以,我就要争总量、争速度。所以我们现在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上上下下各部门、各省都在争速度,争总量排序,各部门也看排序,学者们拿它做文章。

    2009-03-10 11:06:35

  • 肖金成:

    这个竞争力涉及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都是算出来,而且都是巩固的,大家从竞争力来看,相对就比较客观。竞争力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公众协调、综合竞争力,所以这个指标比较全面。我觉得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指标的衡量更接近实际。所以我感觉这些指标算出来排序就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它更接近实际,更能客观反映区域之间的差距,客观反映区域的比较优势,也客观反映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我们分析这么多为什么?就是要客观反映,给学者、部门、地方政府摆的面前,这个东西有生动的认识。所以这是第一个特点。

    2009-03-10 11:07:17

  • 肖金成:

    第二,蓝皮书紧密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对各省、市、区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陈老师刚才提的我也赞成,这是对健康的提法是多吃青菜、粗粮的问题,当然我觉得是必要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有比没有好,所以我是鼓励的态度。因为出来这么多,当然就有体会,就有感而发。当然以客观反映为基础,不一定很深,或者很具有针对性,我觉得如果能提出来,也是有必要的。我建议将来在对策方面可能把指标拿出来之后,找一些区域经济的学者,针对各省的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是一个希望。

    2009-03-10 11:07:41

  • 肖金成:

    第三,蓝皮书有一个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可能更强烈一些,就是体现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说要弱化经济总量的指标,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我觉得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权数要下降,更多的比如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统筹协调等指标都有,这些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指标和竞争有密切关系,不是说把它推上来,大家提科学发展观,我就找一些指标一堆,我的这些指标都是和科学发展观有密切联系或者本质联系的。比如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统筹协调,和体现区域发展的后劲、潜力,有些可能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下来,但是这些东西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9-03-10 11:08:01

  • 肖金成:

    第二个特点,它体现了省域内部协调发展的情况。去年我们和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在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区域内部的,而是区域之间的,体现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你要考虑老少边穷地区和发达地区差异到底在哪里,这是区地之间的协调。区域内部之间的协调就是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内部不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包括内部的区域差距,实际上我研究省域内部在中心和边远的差距很大,每个省的核心地区都很发达,而边远都很落后。比如以广东为例,珠三角一个北一个西就有很大差距;以浙江为例,浙西就很落后。所以并不是说省域内部就很协调,把这个东西要揭示出来。

    2009-03-10 11:10:52

  • 肖金成:

    第三个特点,体现省域内的科学发展情况。有些东西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是环境容量一定很小,空间发展很小,城市发展不是很理想。有的是靠支援提高了GDP的总量,就是花资源、卖资源,最后资源没了,就没有竞争力了。就像我们搞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光了就没有了竞争力,更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竞争力。

    我多次参与咱们的活动,我感觉这些指标设计,包括什么是竞争力,还是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城市化,里面当然有这个指标,但是城市化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经济总量能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权重是多少,我有点怀疑。为什么全世界把城市化作为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志,实际上就一个指标,既简单、又明了,还能表明发达程度。如果有太多指标,大家也不好看。像这本书需要的时候我就翻,不需要的时候我够很难看,所以指标不需要太多,要抓住关键的。比如社会收入差距,一个系数就把这个事全说清楚了。还有曲线,这些东西的指标不在多,而在于抓住关键,权重要设计的很合理。这是我的一个建议,未来要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进一步的完善。

    2009-03-10 11:11:20

  • 肖金成:

    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港澳台的问题。我们所里曾经研究区域发展,就把港澳台考虑进去,因为它们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是不把它统计进来,研究的时候排出在外。我们一定要把它内在化,所以我们说规划要把港澳台规划进来,但是苦于数据不好处理。这次的蓝皮书把港澳台的指标拿进来,而且进行了数据处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2009-03-10 11:12:13

  • 谢寿光:

    关于竞争力研究应该说这是非常热的话题,我们的皮书系列最早的是关于城市竞争力的报告,而且连续做了几年,马上要发布第七本。顺便预告一下,下个月新的城市竞争力报告也会如期发布。我们下面有请倪鹏飞博士就这次的报告做讲话!

    2009-03-10 11:14:04

  • 倪鹏飞:

    首先代表中国科技报告课题组,向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的发布表示由衷的祝贺!我想讲三点。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最重要的体现在它涉及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我看了一下,也仔细的思考了,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个是重点突出,二是很有创新性,三是具有中国特色。应该说综合竞争力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对一个经济体的综合评价,再多的指标也不为过。

    这个报告从九个方面涉及了指标体系,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和统筹协调。应该说这些方面虽然相互之间有交叉,但都是构成和表现一个经济体的绩效和原因的根本方面或者基本方面。并且这九个方面又有一些二级的指标,尤其是我看了二级指标的设定也是非常合理的,它能够支撑一级指标。根据我研究的经验,一些读者,特别是一些政府的决策者,他们所关注的可能也就是这九大方面,包括在九大方面下面的关键内容。这里具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既有表象的,又有原因的,既有产业的,又有环境的,甚至还有企业的,综合了各个方面。

    2009-03-10 11:14:25

  • 倪鹏飞:

    第二,这个报告很有创新性,关于区域和国家的竞争力,大家最初的评价研究发源于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经济学院。根据我对区域经济全世界的文献回顾和研究,发现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基于以前的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包括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有借鉴,但是又有自己的独特性,确实看不出这是从哪一个体系中直接拿过来的。既有相似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还能自成一体。比如统筹协调的问题,在其他的地方就很少,很可能是把它放在三级或四级指标里,在这里就上升为一级指标。

    第三,它具有中国特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思想,关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应该说这些指标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意思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很好的评估或评价各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绩效和进展。这样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引导它认识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或者自我评价在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这个报告形成了比较好的指标体系。

    2009-03-10 11:28:39

  • 倪鹏飞:

    第二个方面,这个报告和其他的报告相比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对研究对象本身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比较深入的。首先它的分析比较全面,这在指标体系中已经介绍了。第二点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它有对策的研究,有对策的建议。刚才谢社长说将来是不是参考取消,我觉得这是它的一个特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我们是客观评价或者分析得多,但是对策相对少一些,我想最主要的是人的能力方面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对一些地方究竟怎么发展作出有参考的建议。我们每年要做这种工作也是作为一个课题,对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对策、提升战略有一个研究,对所有的研究特别是区域进行对策建议,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值得赞扬的。

    2009-03-10 11:28:49

  • 倪鹏飞:

    对这种政策建议也不宜太苛求,因为它抓住扬长避短,抓关键三句话,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就是扬长长处、避免短处,抓住关键。你要要求它对每个省都作出深刻的系统性的政策建议,这不现实,但是它有一些思考,有一些研究,有一些启发,还是很好的。其实前几年的报告我都在学,甚至还认真学了《中国工业化报告》,我觉得那个报告也是在每个省的报告分析之后有一个对策建议,并且这个对策建议是非常有针对性。我把它的对策建议和一些省最近的工业化战略对比一下,觉得特别吻合。比如河南提出四个政策建议,最近我看了河南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和他的建议非常相近。也就是说,这个政策建议还是要力所能及地加强,它一定能给地方政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当然,地方政府在做政策时,会做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是基于比较原则性的建议,我觉得这还是很有价值的。

    2009-03-10 11:28:58

  • 倪鹏飞:

    第三个方面,我想提出一些想法或者研究的心得。应该说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虽然不是一个层面的,但是它们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它和企业竞争力不一样,但是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是属于一个范畴的,都属于地点的竞争力。现在我们怎样理解这样的竞争力?我们认为,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就是要看它吸引和利用,甚至转化资源,占领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既然讲经济竞争力,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当然,这个财富不光是有形,不光是用货币表现的,不光是GDP,它还有无形的、软的,关于财富的讨论全世界有很多,现在大家的意见一致。

    2009-03-10 11:29:07

  • 倪鹏飞:

    当然我们评价的时候,无形的看不到,大部分都认为GDP以及相关的指标来衡量。但总的来说,你要衡量一个区域是否有竞争力,它就要有唯一的一个标准,就是可比的标准,这个标准概括起来如果是经济竞争力,就是看你创造财富的能力如何。要比较一个区域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的大小,首先就应该比较它创造财富的水平,它的效率,它的速度,它的规模。创造财富的水平效率、规模究竟由什么决定?显然是由于区域内的产业体系、产业、企业所创造的。不同的产业体系、不同的产业环境创造的财富是不一样的,产业体系为什么一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形成不同的产业体系?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那是它决定于形成这个产业体系的要素环节,既包括要素,又包括环境,包括硬环境,又包括软环境。要素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产业体系的差异,产业体系的差异就决定了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创造财富能力的差异。这是我们讲决定机制。

    2009-03-10 11:31:27

  • 倪鹏飞:

    第二点,现在我们分析要素环境,如果你把要素环境改变了,竞争力也就改变了。要素环境的禀赋和它的利润水平,以及它的组织程度、质量又相关。目前,我看到的研究文献可能要分成三个层面,一个是要素的规模,你有没有要素,当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你自身没有要素可以利用全球的要素。所以我刚才说要利用要素环境。

    第二个是要素的质量,波特的报告里研究的都是发达国家,不讲简单的土地、资源或者一般的劳动力,就像刚才肖所长说的,他们是研究负的,但是他把这个降的很低,但是必须有资源,没有资源不可能。另外,高端的资源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创造更高的财富。

    2009-03-10 11:31:56

  • 倪鹏飞:

    第三个是这些资源和要素的组织以及它发挥作用的程度,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当一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能够聚集到更多资源要素的时候,这个地方能够更多的分享外部经济,分享地方化、城市化和专业化的经济。同样的单位资源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率。第二就是环境本身,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在组织要素的时候,它的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这个地方的要素的效率。

    总的来说,我们接下来还是要在区域、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上向前推进。所有的指标、方法都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的逻辑来设计指标的体系。目前竞争力的领域讨论的很多,但我认为还不是十分深入,更没有形成像经济增长或者其他方面的系统的框架。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评价竞争力都是指标体系,大家都不一样,而且关于竞争力的问题几乎是平民百姓都可以说得,专家也可以说,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理论制度。如果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令人信服的理论,大家就可以进行一些一致性的分析,未来我们对竞争力的认识会更加清楚。

    2009-03-10 11:32:16

  • 倪鹏飞:

    我特别希望,也特别祝贺竞争力杂志的诞生,我想这有利于我们从事国家区域和城市竞争力的学者们一起努力,把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视角,争取让中国关于竞争力的研究能够成为全球比较领先的研究。因为我们的竞争力研究是从实际研究的,全世界都关注竞争力问题,但中国最关注。中国近些年来研究有关竞争力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所以有必要,我们也要有信心共同努力,把竞争力前沿性的理论课题推向更好的水平,为理论做贡献,也为更好的设计指标体系,为促进中国的城市、区域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做贡献。谢谢!

    2009-03-10 11:32:39

  • 谢寿光:

    感谢倪博士的发言。我们今天发布会的所有议程顺利完成,有关《中国省域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更详细的解读或者媒体还有别的需要,如果有特殊需求可以在会后采访我们的专家。福建东南城市竞争力研究院马上要成立了,今后我们的这支队伍,以及工业竞争力的研究,会形成比较强的架构进行整合。让我们的成果更加科学,更贴近于我们的状况,也少犯一些不必要的或者低级的,包括在编辑出版方面的错误。

    应当说这个成果的价值是极大的。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无论是省域竞争力还是城市竞争力按照传统的路径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也会在全球的范围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边在解读刚刚出版的竞争力报告的同时,也期待着我们有更高水平的、更有价值的成果出版。下一年度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发布第四本这样的报告或者其他的子报告。谢谢专家、领导光临这次会议,谢谢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和我们真诚的合作。今天的发布会和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9-03-10 11:32:57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邓冰

  • 主持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中国网 王瑞芳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竞争力报告的主编李建平教授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网现场直播发布会

    中国网 邓冰

  • 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竞争力报告主编之一李闽榕博士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研究员

    中国网 邓冰

  •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研究员

    中国网 邓冰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著名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

    中国网 邓冰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