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
活动描述
- 时间:2014年8月2日09:00
简介: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西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定于2014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汇聚全国研究西部问题的专家学者,共同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讨。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杨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现在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向出席今天发布会和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周末这样一个非常炎热的早晨,大家牺牲休息时间,赶到这里开会。
今天的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第二阶段进行中国西部发展论坛。受会议委托,第一部分由我来主持,我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群。参加今天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有教育部社科司何健处长,陕西师范大学李忠民教授,西北大学社科处刘丰处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邹东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璋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树民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安树伟教授,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丹冰教授,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崔雅萍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雷晓康教授,福建龙岩学院社科处副处长蔡立雄教授,清华大学何磊博士后,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社科院系的专家学者。另外,出席今天会议的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编辑有邓永红、丁凡,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经济参考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工业报、第一财经日报、北京商报等十来家媒体的朋友,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下面进入会议的第一项,首先请西北大学的刘丰处长讲话。
2014-08-02 09:11:23
- 刘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北京举办《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受学校领导委托,让我代表西北大学,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这个会议大力支持的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蓝皮书的科学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这个团队十年磨剑的执着,也欣慰这个团队属于西北大学。
每次代表学校发言我们都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宣传一下我们的西北大学,今天我看到很多熟面孔,也有很多老朋友,我想把这个环节稍微简化一下。西北大学是西部地区最老的高校,是最努力的高校,是最能吃苦的学校,也是贡献最大的学校之一,它很神奇,它总是会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产生出一些辉煌和光芒,让人感到它的不凡。
2014-08-02 09:18:06
- 刘丰:
我就自然而然的让自己的联想进入到我们的经济学科,这是为学校赢得“经济学家摇篮”美誉的学科,经过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为我们保证了西北大学作为西部高校,作为地方高校能够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保持自己独特的学术优势,并且抓住机遇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作出的各种贡献也是令人振奋和有目共睹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研究基地,更是我们学校经济学科重要的发展平台,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基地的引领作用,以西部蓝皮书为纽带,凝聚了一批专家学者,他们紧密团结,多学科协同创新,长期跟踪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深入了西部地区的政府机关、厂矿、乡村,深入到丝绸之路,团结了一大批相关学科的同仁和志士,作出了很多令人振奋的成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今天该中心组织编写的第10部西部蓝皮书—《西部发展报告2014》出版了,这标志着西北大学在西部经济发展研究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昨天夜里有一个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节目叫做《中国好声音》,今天上午相信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是关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的中国好声音,预祝《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4-08-02 09:22:51
- 杨群:
谢谢刘处长。下面请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致新闻发布词。大家欢迎。
2014-08-02 09:26:01
- 姚慧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西部蓝皮书(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作为“西部蓝皮书(2014)”的主编,我首先代表以何炼成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编委会和研创组全体成员,向今天莅临新闻发布会及论坛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界的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长期关注和支持西部蓝皮书编写工作的教育部社科司、陕西省教育厅及西北大学的党政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各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给予西部蓝皮书出版、发行全力支持的社科文献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部蓝皮书”自2005年首发至今,已连续出版了10部。作为服务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分析,为国家及西部地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年度性综合研究报告,从首发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全体人民。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西部地区仍是全国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地区,推进经济社会的结构转型依然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我们将《西部蓝皮书2014》的主题确定为:西部地区的结构转型与发展。
2014-08-02 09:27:09
- 姚慧琴:
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全书内容包括:总报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报告、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报告、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发展报告、西部地区金融法治建设报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报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报告七个部分。
一、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全国领先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2013年西部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002.8亿元,净增加1219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2%,增速虽然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快1.68和1.2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7年在全国保持领先。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20.0%,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37%,比上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
从省际数据看,2013年西部各省(区、市)GDP增速除内蒙古外,均高出9.48%的全国平均增长率,其中有8个省份的增速排在全国前10位,其中: 贵州以12.5%的增速同天津一起高居增长率的榜首,重庆以12.3%名列全国第3,云南、西藏均以12.1%的增速并列全国第4位,陕西和新疆以11%并列第6,甘肃、青海以10.8%同居第9位。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除西藏增速加快外,其他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内蒙回落程度最大,达到2.7个百分点,云南回落程度最小,为0.9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GDP进一步提高。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按现价计算)达到34437元,增长9.2%,折合美元为人均5560.47美元;其中,内蒙古最高,已达67394元;最低的为贵州,为22862元。
2014-08-02 09:29:41
- 姚慧琴:
2.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并进一步优化
首先,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2.4:49.5:38.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明显;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 6.2%,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6.7%,比上一年下降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7.1%,比上年提高近3.9个百分点。
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3年,重庆、四川、陕西、广西等西部大省非公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均超过50%,其他省份的非公经济也占到40%以上,在就业、税收、进出口、新兴产业发展、新增投资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西部地区省际之间经济发展出现平衡变异的态势。
一方面,省际之间的经济平衡性有所有所提高。原有经济总量较小的省份出现了较强的连续追赶的势头,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省份经济增速均超过西部地区的平均增速;而原有的四川、重庆、内蒙、陕西、广西等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增速则出现较明显回落。另一方面,次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出现非均衡增长的势头,2013年西南地区(西南五省区加广西)与西北部分(西北五省区加内蒙古)经济总量之比由2012年的1.38:1进一步上升为2013年的1.42:1,差距持续扩大。
4.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型特征较为明显,其中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高位增长。
根据各省统计公报加总,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79%,增速比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其中西藏、贵州、云南三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位居全国前3位。
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高位增长。全区域房地产投资总额增长22.55%,比上年提高了2.15个百分点,高于东部18.3%和中部20.8%的增长率。
2014-08-02 09:32:57
- 姚慧琴:
5.西部地区外贸增长领先全国,但增速有所下降
201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781.5亿美元,增长17.6%,分别高于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和中部地区4个百分点,但西部地区外贸增速比上年回落10.95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快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2013年,西部地区各省份进一步加大对民生投入,注重经济与民生并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2013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7元,同比名义增长10.2%;有十一个省区增长率高于9.7%的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38元,同比名义增长13.2%;有十一个省区增长率高于12.7%的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3个百分点。青海、西藏、贵州、新疆四个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四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9:1降低为3.29:1.
7.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财政收支缺口有所缩小
虽然受宏观经济下滑、地区经济增长放缓、资源价格不稳等因素影响,但2013年西部地区还是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增收任务,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19.7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年下降了4.3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全年财政支出36046.8亿元,增长11.6%,同比下降了6.26个百分点。综合财政收支两方面,2013年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为20927.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731.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8.1%,比上年减少了1.34个百分点。较大的财政收支缺口对西部地区偿债构成巨大压力,在财政增收困难而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2014-08-02 09:33:08
- 姚慧琴:
2014年西部在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依然较低,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GDP平均值的74%,最高值的35%。仅有一个省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值。二是经济增长对工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极强,内生发展能力还不足,民生改善之路任重道远;三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四是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较大,税负重,对资源税依赖度较高;五是民生发展水平仍较低,西部农村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瓶颈;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治理需进一步科学化;
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预测,2014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格局,在全国经济图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高位放缓,房地产投资趋于谨慎;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全国领先;物价将保持基本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得到增强。
2014-08-02 09:33:19
- 姚慧琴:
二、西部地区劳动力及其就业结构具有自身特点
与中、东部相比,西部劳动力更为年轻。调查显示,西部劳动力以青壮年(15~44岁)为主,青壮年劳动人口占西部劳动力总数的58.9%,而中部和东部地区15~44岁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是49.2%,54.1%。从性别比例看,西部地区女性劳动力女性高于男性,比例分别为52.9%和47.1%。此外,西部劳动力中有81.5%的人受过正式教育,受教育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1%),也低于中部(84.6%)和东部(89.8%)地区。此外,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高于东部一倍多;而东部劳动力在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就业比例则高出西部一倍多。西部劳动力在事业单位就业比例最高;东部劳动力在国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个体工商业的就业比例最高。
西部劳动力择业就业与收入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领域狭窄;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未充分发挥作用;西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各类收入、年工资性收入、年经营性收入的均值均低于中、东部,收入分配差距也大于中东部。
2014-08-02 09:33:43
- 姚慧琴:
三、西部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陕川保持领先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报告”显示,2000-2012年,四川和陕西的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在西部地区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排名始终处于前两位,其中2000年、2006年和2009年陕西排名第一,2003年和2012年四川排名第一,说明这两个省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优势明显。西部各省区市教育发展水平排名中,2000-2012年,陕西始终位居第一名,这说明陕西的教育发展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川于第二位,说明四川的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在科技创新产出水平评价中,陕西处于西部第一,这说明陕西的科技创新产出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优势明显。四川和重庆的排名基本稳定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报告”提出,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未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不相适应,缺少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职类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布局结构不适应,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在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高校分布较少。
2014-08-02 09:34:21
- 姚慧琴:
四、西部金融服务发展迅速,但金融法治有待健全
蓝皮书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法律问题、农村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法律问题以及西部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西部提供金融服务的现状与法律对策”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年底,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置了16379家分支机构,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置分支机构数则逐年上升,已达1142家。
“西部地区农村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与法律对策”研究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农村民营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着定位偏差、内控不足、风险暴露、创新乏力、退出不畅等困境,其根本成因在于强制性制度供给与初始条件、发展环境的不匹配。西部地区应该走内生性发展道路、加强法律规制、健全金融监管、完善配套制度、推动金融创新。
“西部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现状与法律对策”研究报告提出,西部社会融资规模及直接融资规模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应从西部发展权进一步确认及落实角度,处理好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中,对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宽松监管问题,并在《证券法》修改中,改革中央高度集权证券监管体制,建立、健全证券市场分层法律制度。
2014-08-02 09:34:25
- 姚慧琴:
五、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排序:蒙、新、川位居西部前列
蓝皮书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报告”通过构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综合反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变迁趋势。报告分析认为,西部12省区市中,内蒙古、新疆、四川生态环境综合排名居西部前三,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青海、甘肃、宁夏生态禀赋欠佳,但综合排序高于各自的生态禀赋排序;云南、西藏、广西的生态禀赋良好,综合排名相对较后;陕西、贵州、重庆综合排名较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
“西部地区水资源评价与分析报告”显示,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可观,但分布极不均匀,水质堪忧。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从2005年的15,349.1亿立方米减少到2012年的15,291.3亿立方米,七年间减少了0.38%,而用水总量却从2005年的1,867.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984.4亿立方米,七年间增长了6.26%。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加之对水资源不合理地规划利用,西北内陆干旱区的许多河流存在着过度开发的现象。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4-08-02 09:34:49
- 姚慧琴:
六、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加快,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蓝皮书“丝绸之路专题研究”部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遗产旅游、对外开放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问题、国外关于丝绸之路问题的研究动态、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对外开放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等报告。
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应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加强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与合作,形成国内丝绸之路旅游的整体品牌,以国内区域合力来拓展丝绸之路旅游的国际合作;第二步,开展中国和上合组织各国的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包括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旅游合作;第三步,扩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围绕古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最终形成当今世界覆盖区域最广泛、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2014-08-02 09:35:03
- 姚慧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作为以反映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主题的“西部蓝皮书”,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密切关注和跟踪西部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的分析研究,为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我们也希望以“西部蓝皮书”为学术纽带,进一步密切与全国长期关注与研究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合作与协同研究,共同为西部地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4-08-02 09:35:07
- 杨群:
谢谢姚教授,刚才用很简短的时间扼要的介绍了《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的主要内容,在座的专家学者一会儿还有时间做一些点评,看看姚教授阐述的观点各方面是否跟今年2013—2014阶段的状况相符,是否有其他的见解。结束第一阶段发布会之前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感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多年来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将他们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产品,从小到大到去年年底是250多种,得益于各皮书研创单位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今天比较有影响有一定规模的皮书系列产品,感谢西北大学以及其他的科研院所高校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皮书系列产品由小到大,由影响寥寥到现在有一定的影响,发展到今天大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主管单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管新闻出版的主管单位乃至媒体公众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他的内容非常关心,好的不说了,万一哪个地方那本书说的具体问题不周全就会引起大家很大的反映,包括主管单位,甚至中央有关部门也会提出来,在此也恳切的希望各位皮书研创者,包括西北大学,能够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皮书做的更好,对问题、对事物的描述更精准,事务的分析、问题的分析更深刻,政策性的建议更精准,更有可操作性。对重大热点和复杂问题的分析,既要讲深讲透讲到位,也要注意到,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很多问题要拿捏好分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问题。这几年年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因为皮书当中的某一个观点引起比较大的反映,比如今年年初关于教育公平问题,关于法制公开招标的问题,都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打电话过来问。我们作为智库产品,应该把问题讲深讲透,给各级相关部门作参考,毕竟是公共产品,如果有些问题讲的不到位,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请大家在言语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皮书的品质和水平。
2014-08-02 09:35:14
- 杨群: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我们文献出版社,使我们的皮书系列产品能够继续做下去,越来越好,我们认真做好我们的出版工作,把皮书编辑好、出版好,谢谢大家,上一段的议程结束了。
(合影)
2014-08-02 09:36:01
- 李忠民:
第二阶段是关于中国西部发展论坛,我受主办方的委托做主持,实际上诚惶诚恐。下面有我的老师还有很多著名的专家,我是来自于陕西师大的李忠民,今天发言的有10位,前面节省了一点时间,后面的各位专家可以稍微宽松一点,把精彩的观点展现给论坛。首先有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老师给大家作演讲,大家欢迎。
2014-08-02 09:47:31
- 陈耀:
非常高兴又参加了我们西部发展报告的蓝皮书,我从最早蓝皮书发布就参与,后来有几期发布由于时间冲突没有参与。这次虽然时间还是很紧,这个报告刚拿到,刚才听了一下介绍,有些情况还需要报告的具体内容,需要再学习。对这个报告总的感觉还是做得非常好,不仅是一如既往的继承了这些年来西部报告研究的一些范式,包括最近的统计数据,详实的资料,采用一些学界,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西部大开发到目前的进展,一些成就,面临的一些问题挑战和发展思路。
2014-08-02 09:52:54
- 陈耀:
应该说这是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蓝皮书,研究得非常规范,对西部近些年,特别是2013年发展的特点把握的比较准确,比较全面,特别是像经济、社会、科教、环境、金融这些专题都有很深入的分析。特别是能够抓住一些最新、最前沿的一些热点问题。去年9月份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这里有一些专门的研究,应该说还是比较前沿的。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没有很深入的去思考。
2014-08-02 09:54:23
- 陈耀:
第一,西部大开发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正如报告所讲的,西部大开发还是在稳步推进,在深入推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我看到有几个数据非常值得欣慰,一个是刚才讲到的西部地区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已经连续七年保持领先,从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是东慢西快的增长格局。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领先,而且是在两位数之上,这个增速跟国家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跟我们西部地区的这样一个努力是分不开的。最突出的表现,我们也通过各种方法做了一些测算。整体地区的发展差距已经处于一种缩小的态势,从2007年就是一个拐点,我觉得这个非常巧合,算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等用一系列的方法来算,出现了这样的拐点,一直到现在。应该说成就还是非常明显的,有一个数据,讲人均GDP是衡量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目标。西部开发初期,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我那时候的计算是60%多,刚才这本蓝皮书报告提出的数据已经是在74%,接近75%。像欧盟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国家的人均GDP在整个欧盟的平均水平相当于75%以下属于欧盟援助,结构基金、地区发展基金,超过75%就是合理的区间,总是有一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但是不要太大,我们现在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西部成就是比较明显的。我没有看测算的具体方法,但是数据应该还是可靠的。
2014-08-02 09:55:36
- 陈耀:
结构上非常明显的处在二三一,工业化加速的阶段,早几年西部二产的比重30%多,这个数据上写的1992年36%,这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进入50%多,一产在下降,三产在提升,二产已经超过50%,这个结构还是比较可喜的,应该说结构在不断优化提升。总的讲,我们西部开发还是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一个结果,当然还有民生方面、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方面,科技教育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成果,我就不细讲。
2014-08-02 10:00:27
- 陈耀: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一些西部开发中间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西部地区整体来看,尽管这些年我们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在放缓,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可以说放缓的速度要超过东部,因为中部前些年就已经放缓,像东部沿海、上海、北京、浙江这些都是在7%、9%之间,已经有两三年,西部最近从2013年下降的还是比较大的。今年以来我们也到了一些地方,感觉速度下降比较快,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也引起了中央的一些关注,西部地区的增速下滑的比较快,这是需要值得警惕的,我们很多地方今年估计要完成全年的增长目标还是难度比较大。年初定的目标对困难考虑的还是不够充分,我们从长远看有一个担心,这样一个中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态势,会不会受到一些阻碍,因为人均经济增速是推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也从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发改委地区司也了解到,如果我们放松了这样一个努力,不继续去推动的话,很有可能目前我们保持这样的区域差距缩小的态势会停止,甚至会逆转,下面还有一些数据可以印证。
2014-08-02 10:01:34
- 陈耀:
二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整个西部地区的开发模式有严重的路径依赖,这些年尽管大家重视转方式、调结构,但是西部地区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的基础和一些自然条件的约束,整体上的增长还是靠投资拉动,靠资源驱动,资源要素的贡献还是比较大。这种方式虽然是这个阶段很难回避的,但是应该说造成的一些特别是对环境这样一些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现在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是令人担忧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最近有一系列的阐述,包括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已经是在逐步提高,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把这个环境生态保护好就是金山银山,最后一句话是绿水青山是最大的金山银山。高层的认识也是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问题,但是我们在一些基层,特别是一些县市的发展对环境的重要性依然没有提到很高的高度。
三是工业化推进中与要素的匹配还是有严重的错位的情况,我们讲西部地区正进入到工业化加速阶段,工业化的推进,包括东部的产业转移现在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是什么?我没有看报告的内容,关于就业这块样的很多,专门还有一部分,现在我们调研的感觉,劳动力的供给瓶颈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地方一个快速工业化推进中的一个制约。我们到新疆、广西这些地方现在包括成渝地区都明显感觉到,产业转移,很多企业过来了,厂房建方面了,但是人员招不到,不说一般的普工,技术工人就不用说了。现在一般的加工制造,现在需要的工人很难满足,这个当然跟我们的总体人口红利消失以后劳动力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总量在减少,去年大概是200多万,但是西部地区总体上非常怪的一个问题,有些就业上还是面临压力。
2014-08-02 10:05:36
- 陈耀:
我们分析今后像工业发展,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用工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怎么去解决,现在沿海,包括我们说浙江,这是走的比较快的,浙江在搞机器换人的方案,用大量的机器替代人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现在西部大量的劳动力没有回流,回流的还是比较少,即使东部吸纳西部的就业,将来也会面临新的问题,这是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我们在推进工业化阶段,以前说的像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向中西部转移,实现就近就业,这个方向是对的。现在有一些问题恐怕不是经济学能够解释的,农业是谁来种田,工业是谁来做工的问题,新生代的农民工有些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人不太愿意固定在这样一个流水线上、装配线上,这恐怕是今后西部地区也要提前考虑的一个问题。
2014-08-02 10:09:30
- 陈耀:
四是我比较担心我们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其实我们国家的改革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搞试点,试点就是区域性推进,基本上从改革以来,大的都是区域性的,先从地区开始,但是区域性推进主要是从东部沿海开始,最近一些深化改革的措施也是东部,包括上海的自贸区,搞负面清单等等一系列的改革试验,像温州的金融改革试验,最近批的地方债自发自还的地方债的试点,西部有个宁夏,主要集中在东部。新一轮改革的举措,新一轮的发展是要靠改革的红利,改革西部不能再落后,在这个试点上应该能够争取更多的在西部率先试点,我觉得这是我们下一步西部开发需要最大的动力。政策的这样一种情况不是很乐观,对于西部开发来讲。
2014-08-02 10:11:09
- 陈耀:
第二,西部的机遇。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到目前为止,从去年9月到现在国家的正式规划还没有出来,范围也没有定,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这已经是国家的一个大战略,主要还是对外开放的战略,这个战略我觉得收益的地方,或者是核心的地区主要在西部,而且重点在西北地区,我曾经在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方面建议以西北五省为重点,古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在西北这样一个地区。现在中央明确的一个,我们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他的像黄金段、新起点、战略支点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明确。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整个西北地区来讲是非常大的利好,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尽管是一个国家战略,是一个向西开放的战略,国家在互联互通等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有相应的大的投入,包括通道,大的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都有一系列大的投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随着基础设施大通道的建设,通过这样一个大通道,特别是亚欧大陆桥,今后中国的产品,通过亚欧大陆桥进入到中亚、南亚、西亚甚至进入到欧洲,陆路的作用更重要,特别是会带动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的开发。西北地区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富集区,这些资源将来开发,进行一些深加工,进入到中亚市场、欧洲市场,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4-08-02 10:12:46
- 陈耀:
二是新型城镇化,中央提出来三个一个亿,一个亿是中西部地区2020年有一个亿的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到城市,西部地区整体的城镇化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点,七八个点,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我们一些测算,特别是城环所做的一些测算,每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按照十四五万亿平均,1个人是14万左右,1亿人是14到15万的亿的总投资规模,这是一个大的初算,西部地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拉动这样一些投资,包括城市建设,包括市民化的一些投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这些方面的投入。我觉得这是未来一个发展的非常好的机遇。
2014-08-02 10:15:12
- 陈耀:
第三,今年以来中央对经济发展,特别是稳增长强调,没有速度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特别强调速度的问题,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相应的中央提出来一系列的定向调控的措施,对西部地区还是倾斜的,向西部铁路建设,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在这方面还是给予重大的支持。总的感觉,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西部大开发还是要深入推进,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一个任务,没有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很难能够成功。
最后祝愿西部蓝皮书越做越好,为我们西部开发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2014-08-02 10:17:32
- 李忠民:
谢谢陈老师。西部大开发今年是15周年,陈老师对西部的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议。我们经济在上升,整个增速是东慢西快,但是这个比例能不能维持,能不能尽快的缩小差距,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下面有请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十字路口上的中国》和《改革突围》的作者,中央财经大学邹东涛教授给我们做演讲。
2014-08-02 10:19:15
- 邹东涛:
每次参加中国西部发展报告我都充满着激动的情怀,西部发展报告是写西部,而我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西部人,从小感受到西部资源的匮缺,感受着西部民众的贫困。我从小喜欢亲自看一看、走一走,我希望我的学术思想,我所启发的人文观点,不全是书本启发的,我希望我的思路是脚走出来的,因此我早年喜欢到各地调研。截止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走遍了西部地区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西南云贵川、重庆、广西,西北的陕甘宁、内蒙古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4-08-02 10:20:34
- 邹东涛:
去感受每个地方的自然资源,感受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感受每个地方的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西部发展报告写的只是西部地区的一部分,不可能把什么都包含进去,我立足思考西部,调研西部,发展西部。我们不是投资者,不是当权者,但是我们可以给西部发展为国家提供智慧。西部发展这个题目在本世纪初2000年开始,西部开发这个思路首先是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1998年6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全体干部报告会上提出来的,到1999年元月国务院的文件正式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当时是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是曾培炎同志。西部开发战略推出以后,我首先给曾培炎同志写了一封信,我说我是西部人,非常关注西部的发展,我建议我能够在学术上做一些总结工作,西部开发不应该是只起源于2000年,因为西部人一直是建设着西部,而西部开发的提出应该是国家在高层面上,来进一步大规模推进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当时提出建议之后,曾培炎同志马上同意,说先探索一下西部发展问题,已经做了什么工作,总结一下,当时组织者团队搞了一个五大卷16大刊著作,《西部大开发研究全书》,于2002年这本书编著出版,把到2000年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已有的西部的经济发展的一些论文串起来,这是第一次对西部开发全面发展资料做了第一次详细的收集,我是主编,曾培炎同志是总顾问,这个书出版之后,我觉得并不能全面展示未来的发展。
2014-08-02 10:22:18
- 邹东涛:
我们的西部大开发怎么进一步做工作,后来我在2004年4月份从中国社科院调到文献出版社担任总编辑,我可以在宣传方面、西部发展的资料论证方面做些工作,我是于2004年4月份到的出版社,2004年5月17号我就专程到了西安,访问母校西北大学,西大的教授们都热情的接待了我。在西安那次,一次性的呆了6天时间,带了一个团队,带着出版社好几位同志跟当时的时任党委书记和其他学校的领导干部以及经济学院的全体人都反复交流,最后我们搞了一个宴会,是另外一个学生曹大勇做的,他现在是西安地区超级大老板,是我的博士生,这个宴会请了姚慧琴教授,好些老师都参与了。在会上就谈到,我干什么,我说我是西大的老学生、老教师,我的教授,我的博导身份西大授予的,而且都是连续破格授予的,我对西大这份情结都惦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就探讨做什么,我说想一下做什么事,因为我在出版社可以给你方便,你想出版书都可以,但是当时我没明确说什么,姚慧琴提出来,我们是西部人,是不是搞一个西部开发著作,我马上表示同意,都想在一起了,西部大开发蓝皮书,就在5月17日一个宴会上商定的,回来马上组织操作,为了做这本书,我们做书不要仅仅做文字书而已,要提升影响力,提高水平,真正和国家的工作相衔接。后来我到了北京,跟曾培炎同志取得联系,到他办公室去了一趟,也提到编撰西部大开发的著作,曾培炎同志表示赞同,要把这项工作交给西部开发办的同志,他专门为西部大开发蓝皮书的编撰问题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了会议座谈,由西部司司长代表曾培炎同志在会上主持会议,商定工作,大家意见一致,高度赞同,由西部开发办支持,由西部大学团队来撰写《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这就是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2014-08-02 10:33:15
- 邹东涛:
咱们做了十年了,是1/10个世纪,要把西部蓝皮书做得更好,也要做历史积累,历史资料。我感觉这本书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越做越靠近现实,越做越具有社会影响力。关心西部开发的人很多,东部地区也有,浙江有一个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也在出蓝皮书,这是好事,相得益彰。土生土长住在西部的人永远会把这项工作做在前面,在东部地区没那个感觉,可以看书看资料。我们大家都知道,确认这个书要长期做下去,不但做下去,要传承很多代做下去。
2014-08-02 10:37:26
- 邹东涛:
西部经济发展在西部开发十多年以来,在早期期间2000年刚刚推出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后来开发工作做了七八年之后,西部各地的增长超越了东部地区,这使得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和西部地区非常感到自豪,西部大开发有成效了。超越东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长指标了,这两年又下降,下降规模不大,西部根据跟的上经济发展的势头,这一两年不太美妙,原因肯定很多,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被环境制约,被现实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制约。这是近几年以来,全球那么多的民粹主义积聚高涨,又激发了国内一部分少数民族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使西部发展,尤其使最西部的新疆地区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太可能全心全意推进经济发展,要用很大的经费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整个社会稳定。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能不能顺利进行,不仅仅受国内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着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越是发展,一部分国外势力和国内的极端势力,心里总是极端不满意,总想千方百计搞乱中国,但是不怕。
2014-08-02 10:38:10
- 邹东涛:
中国在维护全国的发展和稳定应该是全球做得最好的,这在国际上骂声载道,我们不怕,我想西部开发要有大思路,要有宏观思路,要有大国思路。大国思路的开发,中央提出来了,丝绸之路开发是个思路,但是到现在为止,丝绸之路的思路和西部开发的思路,没有方案,没决策,这是一个空头口号,不断崛起的大国,排序全球第二位的大国,再有五年超越美国的大国,要早早准备中国的西部开发大思路,这个大思路不能仅仅是新疆、不能仅仅是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不能仅仅是中国,中国现在正在规划全世界的高铁建设,而且全世界各国都在盼望高铁走向他们的国家,中亚5国热切盼望高铁到他们国家,中亚到西亚一带,不少国家盼望中国的高铁面向全球,那么,我们用高铁思想对应我们的西部开发,可以伸延到国外,伸延到西部。高铁伸延到中亚,我国的西部开发到现在为止有中国最大的投资。
2014-08-02 10:40:12
- 邹东涛:
中国的西部开发越过新疆投资于中亚五国,往西延伸到乌克兰,再往西延伸到欧洲许多国家,盼望中国投资,盼望高铁早些通行。到那个时候不仅仅是西部,从新疆到英吉利海峡都是中国的主要投资地,都是中国高铁的覆盖地。我们眼界要面向世界,中国西部大开发要走向世界,这才是我们西部大开发长远的大思路。这个大思路国际上是盼望的,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中国的投资在国内这么密集,如果不在海外,不在国外取得投资,中国13.5亿人是很难安宁的。所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是大思路、大决策、大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继续开创西部开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谢谢大家!
2014-08-02 10:43:26
- 李忠民:
谢谢邹老师,是用真情解读西部,确实是邹老师所说的山山水水走遍了,同时也帮我们启动了西部蓝皮书这个工程,在大国这样一个思维格局下看待西部的发展,确实对我们有指导意义。下面有请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演讲。
2014-08-02 10:45:35
- 孙久文:
第一次参加西部蓝皮书发布会,邹老师他们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辑的其他的几本蓝皮书发布会参加过几次,特别是城市那个蓝皮书参加的多一些。刚才听了姚老师对西部发展报告的介绍,我也简单的看了看,有几个感觉,西部发展报告内容全面,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各方面的,像水资源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应该说这个报告是对我国西部地区2013年的情况做了一个十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
这本报告十分详实,分析有据,特别是对省市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速度、人均水平、结构等等各个方面的分析,都是十分详尽的。包括像外贸、投资、消费这样一些问题。同时对于现在西部发展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分析问题的东西归纳了八点,在问题分析当中重点是关注结构和转型这样一些问题,感觉到报告的特点是特别突出的。
2014-08-02 10:46:30
- 孙久文:
主报告和分报告都有一些十分具体的政策建议,现在国家已经进入到十三五规划的前期时期,这样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对于国家和西部地区制定十三五规划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讲四个问题:一是西部地区今后到底如何增长的问题,我们这个报告里对这方面,特别是2014年也做了一个预测,可能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现在大家都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7—9%这样的一个新常态,除了对全国总体的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影响以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的增长恐怕也会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未来预测西部各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需要在新常态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去预测。东部地区的几个省市,像北京、上海,基本上都是在全国排倒数第一第二的,每年7.1、7.2的速度,西部可能有一些地方的速度稍微快一些,现在增长快的一些省区都是经济规模的小省,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这样一些速度快的都是小省。青海一个省的产值没像张家港、昆山、江苏一个县的规模大。即便增长速度快一点,对总体地区的格局影响并不会很大,西部的几个大省,最近几年的速度反而掉的比较快,像四川、重庆、内蒙、陕西这样一些经济规模的大省,最近几年的速度基本上上不去。而且还在逐渐下降,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西部的发展未来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2014-08-02 10:47:48
- 孙久文:
二是西部发展中的结构如何调整,我们这个报告里面对结构一二三产业的结构都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我想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这里边也分析到,刚才陈耀也提到了,西部地区最近这些年第二产业的比重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在全国二产当中的地位也是提高的很快,同时三产在全国的地位不但没有提升,反而还有所下降。现在在西部除了能够拿的出手的,像特色旅游这样的三产以外,真的拿的出手三产业真的没有什么。从这样一个角度讲,西部地区未来的产业如何调整,这可能还是需要提出一些更切实际,更深入的建议。
2014-08-02 10:49:28
- 孙久文:
三是西部经济如何转型的问题。我们这个报告对转型着墨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第一个分报告,徐老师他们写的经济报告里转型谈的还是很多的,也谈的很好,这里面可能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西部的经济怎么转型,全国讲转型的话知道还是东部地区在转型,西部地区到底想哪个方向转,西部地区刚刚进入到工业化发展阶段。是不是发展要从这个阶段转出来,向另外一个新的阶段去发展,我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过早。西部的工业化任务还是很重的,我觉得这个转型可能更多的不在于二三产业之间关系的转型,而在于第二产业内部的一些转型。现在可能碰到的问题就是,西部地区的一些资源性的产业太多,未来转型可能逐步限制一些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向一些现代制造业,从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怎么样进一步加快转移速度。从现在全国的承接转移来看,中部地区做得相对好一些,国家也是对中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比较重视,几个承接专业转移的示范区,一开始搞起来的都是在中部地区,西部比较早的重庆沿江,现在西安那边有一个。通过产业转移承接东部地区转移过去的一些现代制造业,结合现在西部开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这样一个角度来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从这样的方式方面考虑西部的产业转型。
2014-08-02 10:50:39
- 李忠民:
谢谢孙老师,给我们提了三个问题,如何增,如何调,如何转,这对西部是很大的挑战。如何转型,是不是西部经济就成型了,我们能不能转,可以思考。东产西移,是一个转移过程,但是突然发现污染等等都来了,也有值得思考的。也有一个转化,像陕西这些年最大的问题是科技资源的转化,省上下很大功夫来促进,另外是自然资源的转化,怎么变成产业,现在挖出煤给了东部,没有形成我们产业的链条,现在这些问题孙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下面有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教授作报告。
2014-08-02 10:53:03
- 张琦:
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单位,西部发展报告我是第二次参加,每一次都有收获。刚才介绍了2014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非常好:一是抓住了新的主题,就是转型与发展。在这当中,我觉得今年的报告里非常好的就是抓住了新的动向和新的热点,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新的热点,新的动向,也是国家政策大的战略性的动向。二是刚才邹老师说了,要有大国的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是通过各方面大的战略,所以重点应该在西部,报告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三是我觉得这个报告对最新的西部发展的一些新的特点,新的环境,面临的新的挑战,还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数据、资料、调研,非常全面,非常客观。提出了未来的趋势和对策建议,这对我们研究对国家促进西部发展也是非常有指导性意义的。西部发展报告已经做了10年,非常不容易,每一期跟上一期要有差异,而且有新的创新的地方。我们这个十年刚才邹老师说了,做起来也是经过了好长时间,国家政策的变化,研究队伍包括研究的主题,不断进行创新,所以非常不容易。
2014-08-02 10:54:53
- 张琦:
这个报告是非常高质量、高水平、全面的发展报告。对于这个报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很粗略的学习了一下,今后我要认真的进行学习。针对中国西部转型和发展,我谈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西部发展需要全面的、新的转型,这包括了我们现在制度的改革与转型,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大的转型。二是政策转型,政策转型里更多的是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西部开发也是非常大的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另外,要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这就是我们提高经济质量,就是这个报告的主题。包括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措施,另外是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
2014-08-02 10:56:27
- 张琦:
我觉得还有一个更实际的,这些转型还不够,对西部发展重要的因素还是刚才邹教授说的,我们出生在西部,对西部有比较深的感情,平衡发展是一个问题,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贫困在西部更加明显,我们国家现在的贫困,西部贫困的人口、贫困的规模、贫困的深度都是影响整个国家贫困的重要因素。但是西部贫困是一个难点,但是又是西部发展的关键,它既是一个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又是一个生态屏障区和生态脆弱区,刚才报告里对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也是重要一方面的内容。刚才各位专家也提到资源、环境保护,这是在西部发展中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又是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区,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这样一个矛盾,那么如何在发展当中解决贫困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2014-08-02 10:58:46
- 张琦:
西部贫困问题有它的特点,比如一般性贫困跟生态性贫困是双重特点,西部多元化贫困特点更加明显,不仅仅是收入的贫困,而是各方面全面性的贫困。另外,西部贫困与自然灾害相叠加,贫困代际更替还没有完全的根除。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对贫困影响非常大。所以西部的经济转型包括整体的转型里,一个贫困或者扶贫的转型是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前期的研究就想是不是能够对绿色减贫进行一些研究,这次我们前期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为什么要绿色减贫?减贫或者扶贫如何转型?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已经是全球的共识,这样对西部来说是一个机遇,2005年以来亚洲的韩国、日本在绿色发展中是走在前面的,2005年开展的亚太环境部长级会议中就提出了绿色增长的首尔倡议,而韩国在最近几年,在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低碳绿色增长当中走在亚洲的前列,比如首尔在这方面的改造非常好,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稍微有所减缓,但是经济质量提高的很快。
2014-08-02 11:02:03
- 张琦:
2007年日本在亚洲的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自然共性社会,包括环境利国,确定为这样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另外一个是欧美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在这方面相继推出了绿色的新政。从国际组织方面也是对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是非常重视的。这里包括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署在这几方面推进的,都非常重视。最近几年,包括2012年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背影下的绿色经济,对西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是对中国的热点,贫困已经成为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总书记、总理已经是八九次针对贫困、扶贫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观点,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刚才陈老师说的青山、绿山、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扶贫的重要思想。小康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增长、低碳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都是国家新的战略。这方面也是在国家政策方面已经非常重视,各个部门、国家部委在绿色新政、包括绿色财政、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建筑包括绿色的食品等等,已经非常重视。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现在目前对绿色发展、绿色减贫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那么我们学校也是专门研究绿色发展的指数,我们最近也是在绿色减贫指数方面进行研究。
2014-08-02 11:04:54
- 张琦:
从实践来看,我们现在实施的绿色财政、绿色扶贫、金融碳汇产业等等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多的,所以说绿色减贫是一个低碳的扶贫方式和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对西部来说是符合西部发展战略的。绿色减贫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多维扶贫理念,对西部减贫更加实效。从扶贫开发本身来说,是一个中国整体扶贫开发的深化,我们以前说开发是扶贫,里面如果延续以前的一些发展方式,那么就可能对国家、对整体的环境造成破坏,绿色减贫就是在这个基础的提升,从输血变成造血,造好血就是环境要从绿色减贫这个角度发展,如何做好绿色减贫的研究,以下四个方面也是对西部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是积极探索西部的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研究,这对西部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二是积极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实现西部绿色发展,包括绿色减贫,国家在生态补偿方面走的步子更大一些,这样才能对西部更合理、公平的使他在利益方面获得补偿。三是要继续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一些新途径、新方法。尤其是生态金融方面的一些创新研究,这是西部生态绿色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以及发展的重要方面。四是将绿色减贫或者绿色发展的指数纳入到西部的考核机制当中。这也是西部发展当中一个重要方面。以上是我们针对西部发展提出的绿色减贫、绿色反贫困的想法。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4-08-02 11:08:45
- 李忠民:
谢谢张院长提的绿色减贫。四个绿色的提法,绿色产业、产业绿色化、还有一个生态补偿,我们原来不开发的时候没有生态补偿,从开发之后的补偿,这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的问题了。生态的资产化、资本化过程,金融怎么起作用,比如说退耕还林15年,退耕还林明年就结束了,实际上把退耕还林还出来的形成的低碳的碳交易,我们测算了一下,大概比现在的一亩地补贴的钱也不一定少多少,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再补偿一些。关于绿色的考评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梳理。
下边这五位都是从西安来的,所以希望大家直接入主题,在西部的论坛里,讲出你们的观点和声音。下面有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大家欢迎。
2014-08-02 11:12:29
- 方兰:
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能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我是负责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篇的作者。今年整个环境状况公众关注度也是非常高,下面有几个指标、大气、水和土壤。大家可以看到,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气环境指标达标只有4.1%,水较差的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占比到了六成,全国土壤点位超率到了16.1%,整个状况是非常触目惊心。我们西部更整个的状况,国土面积71%,人口全国26%,耕地面积36.9%,森林面积59.8%,水资源总量51.8%,煤炭储量41.4%,石油储量是37.7%,天然气储量84.8%,整个西部确实是资源丰富,生态极端脆弱,是这样的状况。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拿到的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最早到2012年的数据,我们尽量更新,目前的状况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土地沙化的趋势还是很严重,整个西北地区土地沙化面积高达14313.94万公顷,占到整个西部地区包括西南,总沙化面积的86%,占全国的82.69%,整个西北土地的沙化治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从西南地区来看主要是自然灾害频发,我们在2012年的数据里看到西南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28亿元,西南占到全国的60.16%,西北和西南的状况不大一样。
2014-08-02 11:15:00
- 方兰:
从水资源来看,整个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2005年到2012年总量减少0.38%,我们同时期用水总量增长6.9%,工业污染严重,环保产业发展迟缓,整个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这块任重道远。我们在书里做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建立了40个指标,二级指标主要是生态禀赋、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我们对它做了一个评价,综合排序和二级指标排序里指标是可圈可点的,内蒙古2012年的中综合得分是很高的,内蒙40个指标排序里全西部是排第一的,在生态禀赋里可以看到,西藏地区排到第一位,生态经济陕西省做得比较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是西藏,地广人稀,工业经济也不发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内蒙又一次排到第一,生态环境治理投资量上非常大,我们在后面可以看到,2012年环境治理投资内蒙是4451.000万元,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2.8%,但是要比例比它高的是新疆,新疆这方面也是能耗工业占的比重比较大,新疆这几年做得比较好的工作。
2014-08-02 11:17:26
- 方兰:
GDP比较高的广西、重庆、甘肃、宁夏、青海,这些地区的工业里,因为资源产业的特征,在能耗工业方面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努力来做。水资源篇主要有一些主要的指标,人均水资源量最高地区是西藏,到了137378.05亿立方米每人,最低的是宁夏,只有168.03亿立方米每人,这在全国都是最低的,到了人均用水量里,新疆反而最高,新疆高主要是因为我们看了农业用水量比较大,第二宁夏,第三西藏,宁夏用水量高很大的原因是借用黄河水,宁夏本身水资源量很少,用水量很高的话主要用了黄河水。用水量构成方面,全国农业用水占总的用水量的比重是63%,整个西部地区更高,我们目前排在前三位的,新疆、宁夏等等基本上是80%以上,下一阶段,关于资源节约问题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
政策建议方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从加强宣传,倡导资源节约的生活方式来讲。二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部署,我们提倡建议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从立法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三是健全跨区域的协作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主要是从水资源的流域治理上来讲。四是完善监督管理,优化机构设置,提高生态保护水平。这是对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个简单回顾。
2014-08-02 11:20:46
- 方兰:
上面许多老师都谈到生态环境和绿色扶贫,我也学了很多东西,这也是我自己的思考,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批评。7月10日我在北京参加了一个中国和欧盟的政策对话,主要议题就是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当时给各个专家发了一张卡片,左边是欧盟右边是中国,给了我们几个选项让我们排序,哪一个是你们目前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方的专家投票最高的是城市生态系统,第二是河流海洋生态系统,第三是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欧盟专家排序第一名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第二是河流生态海洋系统,第三个是新能源。结果出来以后我们感觉到中国目前的生态系统和欧盟国家的差别,他们已经经历过以经济增长牺牲环境的阶段,下一阶段关注可持续农业、海洋系统、森林系统、河流系统还有新能源,中国的专家大部分对中国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表现了深深的忧虑,下一阶段城市生态系统会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来进入到生态环境的提升,那么河流、森林、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排在第二名。
2014-08-02 11:27:05
- 方兰: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其实刚才各位专家也讲到了,在西部地区,我们是生态脆弱地区,但是又是国家生态屏障,我们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环境保护,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都不能牺牲,因为青山绿水也意味着金山银山,这点我感受特别深。在秦岭汉中的石门水库,当地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我们确实希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希望我们的环境得到提升,得到保护。我讲一个例子,关于渭南的合阳县,河川湿地是一个很大的湿地的风景区,有一些珍稀动物,还有一些泉水、鸟类,当年关关雎鸠产生的地方就是这里,我们做了一个评估,很惊人,间接使用价值776亿,当地的GDP只有70亿,非使用价值方面只有2000万,主要是来自于对受访者的访问。
我们访问了一个在景区做租马的生意老太太,她跟我讲,她做生意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盖起来一栋房子,在景区做租马的生意房子盖起来了,从她的心底里,她希望湿地保护做得非常好,她把最后所有的收入,退休金给到湿地保护,湿地给她带来了生活的提升。整个来讲,来自草根阶层、来自民众的话,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愿还是强烈,而且这种意愿可能会来自那种自下而上的保护,应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我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8-02 11:29:18
- 李忠民:
谢谢方兰老师,她主要是做资源环境这块,加入到民建以后做省上的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块的很多研究直接进入到省委省政府在决策层面上进行参考。研究的水资源在西北地区,尤其重要,大家看到它的一些设计的一些思路,包括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我们在下一步的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水产业的发展要关联起来。西部地区的发展城市化,离我们的设想,离我们很多专家思考中的,离我们政策的推广差的很远,原因是我们觉得污水应该处理,建污水处理厂,没想到收集污水,污水消耗量和水处理的量很矛盾,导致很复杂的问题,我一直思考,西部地区12省区资源工业化是个大问题,我们一开始就不是小资本、小技术、小的企业、小的制度能解决的问题,但是用大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资源诅咒,就是赚钱的话,大企业、大资本都拿走了,所以民众的贫困化留给当地政府了,当地政府搞国企、大资本、大技术,这些政府的执政能力、经济建设能力、发展能力受到挑战。方教授讲的水资源在使用利用上还有很多路,但是水产业上有很长的路,这个问题确实在西部论坛上讲讲很好。下面有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树民教授。
2014-08-02 11:34:50
- 李树民:
旅游合作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我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谈一下我的看法和观点。去年9月,习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在我们陕西,两次提到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我们非常重视,包括省政府和市政府,也包括西北大学。我们西北大学已经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是实体,由校长亲自兼任院长,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大学全面展开,我是研究旅游的,从旅游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解读有两个特点需要注意,一是和以往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国际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推进战略,不能看成是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国内的区域战略。二是战略的“构建”两个字,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不同,这些经济带的形成是靠区位、传统、交通、市场自发形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有两点,一是历史文化,一是现代经济,目前来看这两个纽带发展都比较薄弱。丝绸之路文化渊源流长,贸易终端已经有1000年了,中国现代经济一直都是向东部沿海开放,和西部的经贸往来占全国经济的总盘的比例是比较小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靠市场、区位、交通自发形成,目前来看还不足以推动。构建表现了这个推动首先要靠政府,尤其要靠中国政府来推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两个特点的一个解读。
2014-08-02 11:38:41
- 李树民:
第二,区域经济带的形成要靠四个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人流是起到推动和主导作用,要推出人流,要加快人流,所谓人流也就是旅游,现在的旅游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离开他的常驻居住地若干公里以外都按照旅游的指标统计,所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要发展旅游,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的桥梁和纽带。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首先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之间的旅游合作,所以要明确合作的背景、基础、目标和路径。关于这四点我简单说一下,一是合作的背景,丝绸之路旅游合作首先是要服从国家对西开放的大的战略,不是单纯的发展旅游业,是为国家战略铺路搭桥。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线路,所以丝路连线的旅游资源的核心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丝绸之路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开展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是整个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核心。
2014-08-02 11:42:27
- 李树民:
非常欣慰的一个消息,今年中国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申遗已经获得批准,这是第一步,原来申遗是要中亚五国和中国,第一步已经成功了,后续工作,后续的补充还在进行,围绕这样一个核心开展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合作。二是合作的基础,双方存在互补性和利益空间,其中最重要的是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互补性,中国对于中亚五国来说地大物博,经济相对发达,文化渊远流长,中亚五国对于中国来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非常神秘,所以双方都有很大的市场成长空间。目前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旅游发展水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中亚五国是90年代才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经济的独立体系和国家的外事、外交的组织能力,以及旅丝绸之路游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处在一个发展起步阶段,中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年,目前出境旅游已经是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们的出境文化消费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德国,已经世界是第一位。我们国内旅游去年30多亿人次,也是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国内旅游市场。我们入境接待旅游世界第四位,中国的旅游整体在世界上已经是大国,现在正在向强国迈进。我们开展国际合作两个地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如何开展旅游合作,2012年中国赴中亚五国的旅游交往人数26.9万人次,中亚五国到中国的人超过中国到中亚五国,中亚五国对中国旅游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这是目前的发展基础。
2014-08-02 11:43:59
- 李树民:
三是合作的目标,现实的合作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无障碍的旅游区,在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就是要给现有的人员往来提供一个最大的便利,世界上最典型的无障碍旅游区就是欧盟,我们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目前看来还是不现实。最现实的目标是做到签证的便利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目前的中亚五国,我们中国的游客到中亚五国去,大部分国家都要面签,所以给中国去中亚五国旅游带来非常不方便,其中落地签是土库曼斯坦,可以对中国游客实现落地签,又有很复杂的程序,有邀请函、移民居住的证明,和面签差不多。这是目前来讲合作目标是如何在人员往来上的便利化建立一个现实的基础。目前丝绸之路旅游的国内段,从西部来看,丝绸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向国际推行的一个国家的旅游品牌,但是目前虽然是一个国家精品旅游线路,目前的状况叫好不叫座,虽然品牌很响亮,但是市场反响和市场空间是有限的。主要问题是丝绸之路旅游的路线长,景点比较分散,游客耗时比较长,花费比较大。目前丝绸之路旅游只能吸引中高收入阶层的旅游游客。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中亚五国对中国的游客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资源效应,到中亚去中国游客看什么,核心资源是什么,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在现实中扎实的来部署、来推进旅游,这是基础目标。
2014-08-02 11:46:15
- 李树民:
最后说一下路径,我们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加强国内丝绸之路沿线的合作,形成国内的品牌,目前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各个省都有自己的战略和定位,目前有些纷争,包括丝绸之路起点的争论,包括核心区域的争论,包括精品线路定位的争论。我们国内没有形成合力,丝绸之路文化的核心是合作,我们国内首先没有形成合力,如何推进国际的合作,这是第一步要在国内形成合力。第二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推进丝绸之路旅游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概念提出,也是习主席参加上合组织首脑会议期间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第一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形成丝绸之路旅游合作,首先是中亚五国,进一步包括俄罗斯、上合组织一些观察国。第三步是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提出一路一带,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也包括新丝绸之路,形成丝绸之路国际性是举世无双的,包括40多个国家的大的品牌,形成这样一个合作圈。首先是迈好第一步,主要是国内,关键在西部,西部关键在西北,西北关键又在陕西,立足于陕西,立足于西部,立足于西部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合作。
2014-08-02 11:49:01
- 李忠民:
谢谢李老师,长期研究旅游问题,尤其是大西北的旅游,现在是丝绸之路的旅游。不能把丝绸之路简单的理解成国内区域,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向西走一个国际化的背景下做的研究。里面也有两个防止,一个是防止把丝绸之路泛化,很多区域里一哄而上,政策的设计和规划很困难,资源的同质性,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似性,我们面对很多经济发展问题之间的协调性,这样考虑,防止泛化。二是防止把丝绸之路文化,在文化层面上,我们这条路对历史回顾的方面做研究,一定要在产业上,在资源的合作上,在投资金融商贸上,在相互政策的协调上,在基础设施的构建上,这些方面才能真正的突破。我们走一走看一看,构建不了产业,构建不了经济区,大家研究一年多研究很密集,真正提出有分量的东西,我们期待西部报告给出非常有分量的东西。蓝皮书里后面的两个报告很厉害,一个是丝绸之路产业竞争力,另外一个是对外合作的开放的竞争力,这更切中这次提的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感谢李教授,也感谢西部蓝皮书的这几位作者。下面有请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丹冰教授演讲。
2014-08-02 11:50:21
- 刘丹冰:
谢谢各位,刚才听了前面各位专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我围绕六个字讲我想说的内容,感慨、遗憾、困惑。感慨来自于十年西部蓝皮书,坚持很难,坚持也特别可贵。我从2012年开始做中国西部法治发展报告,到今年第三年,这三年我所感受到的艰难、困阻深有体会,西部蓝皮书做了十年,这中间的难处有多少,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自然滋味,我要向西部蓝皮书主编团队学习,坚持把西部法治发展报告做下去。第二个感慨是各位专家在前面的发言,特别是邹老师的发言,西部人的真情实意真的很感动。遗憾的是有好多内容,我们发布的金融、法治这些部分,报告当中都说到,我自己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说因为时间和思路的问题,我们对于整个外资金融机构没有涉及到,涉及到整个金融市场中的法治问题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延伸市场,货币和资本市场中涉及到了,整个延伸市场没有涉及。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特别困难,我的团队坐到后面14位学生,还有学校的几位老师,中间吃了很多苦。资料的收集这一部分原创性下了功夫,不等于我们的报告做的好,比如我们有一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说资料的原创性做到了,按照在观点的提升和建议对策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2014年中国西部法治报告中去完善。
2014-08-02 11:52:17
- 刘丹冰:
在做西部法治追踪的过程中我真的有很多困惑,一个是很宏观的困惑,法治统一,依法治国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在法治统一这样的旗帜下怎么样讲西部的发展权问题。如果说人权中间包含了发展权的话,在人权中层次是什么,内含是什么,一般的发展权追求形式公平的情况下怎么样从更深的层次讨论研究西部的发展权的问题。现有的法治的相应的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已经体现了,不管从宪法中的人权保障原则,还是在一些具体部门法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权保障的内含,从形式的角度确实体现了中国人权的一个特色问题,就是发展权,但是对于区域发展权,不管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现行的法律体系的法律制度的构建中,真的涉及的很少。怎么样来做这个问题,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在研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全国性的布点中,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在我们目前法律规定的总分行的这样一种体系下,怎样可能对西部,即使有对西部的倾斜,更多的是全国一盘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困惑的。刚才照相的时候杨老师跟我说法治的春天来了,大家都在期待四中全会,你会发现,在我们向法治国家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梦想去迈进,这个过程中付出很多,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几年、几十年就会实现的。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努力,怎么从宏观解决依法治国、法治统一,和西部区域发展权的问题。
2014-08-02 11:52:53
- 刘丹冰:
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政府的权力限制的问题,你会发现,在西部的发展中,政府的政策,不管从宏观角度的调控政策,还是一些具体的财政转移等等这方面的政策,是西部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角色的法律定位,怎么定位。怎样又讲到定位的推动的这一部分,又能让它符合市场原则,这是我的第二大困惑。第三大困惑,股权结构和整个西部资金供给的问题,目前关于股权结构这一部分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有问题,比如说全国商业性银行,我们这次考察了五大国有银行和13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结果你会发现,五大国有银行就不用说了,国家开发银行是百分之百的国有,剩下的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有股份也是绝对控股,这种情况我以为在全国性的商业性股份制银行中会有所不同,结果我们下工夫查了所有公司的最原始的一些资料之后发现,我们13家股份制银行仍然是国有股份占了或者了绝对控股,或者是相对控股这样的一种状态。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个问题,国有银行更愿意给谁提供融资,更愿意是跟国有的大型企业提供融资,一方面是国有大型企业,有国有背景的企业资金用不完,另一方面是你手下的,你管着好多的中小企业,那么他得不到资金支持,这个情况还不仅是体现在金融机构方面,国有股权,还体现在上市公司的构成方面,我们目前遗憾的就是,因为时间问题,上市公司整个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所有国有股权的情况我们还没有摸清,在这次的报告中没有体现出来。
2014-08-02 11:53:18
- 刘丹冰:
第四大困惑,民营金融机构怎么办?这就是李老师平常政策推动中的一个重点,我们这次基本上把西部地区的民营金融机构,比如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西部这一部分全部摸清,摸清之后发现,他们到底在整个市场份额中,在整个西部资金供给中占了多大?很少很少,仍然是以商业银行作为绝对核心的,西部的融资中从法律的角度怎么来推动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我们虽然说做了一点研究,但我认为还有很多东西真的没有研究透。还有许多其他的一些问题,我的四大困惑,我觉得可能也为我们未来要做什么指出了,我们未来还要再更努力,谢谢大家!
2014-08-02 11:53:50
- 李忠民:
谢谢刘院长,非常清晰的三个层面,四大困惑确实是蛮困惑,不光困惑西部,而且困惑中国,也困惑美国。我们21家银行成为中国在信贷市场占了几乎80%还有多的市场份额。我们农商行、农新合作社所有小的加起来在20%以内,甚至是百份之十二三的水平上,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金融为谁服务的问题。陈耀老师提了一个观点,我们的改革都起步晚,现在西部在金融的改革又滞后了。刚批准的五家民营的银行,我们按照一般来讲,按过国土面积、GDP、人均规模、金融资产,怎么说也中西部都应该有那么一家两家,但是还是放在东部。这里面有两个观点,发达了才能办金融吗?大民营才能办金融吗?为什么要有十家民营机构办金融,这个问题就来了,改革的红利为什么不能够更多的,或者在中西部地区选条件比较好的一些省份一些企业来起步呢?你刚才说的这几大困惑大家都关心,实际上越欠发达地区,真正的信用不一定差。信用和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有某一种我们所说的曲线,但是是倒U形的还是正U形的,还是波浪形,恐怕一定程度来讲也值得思考,至少是从小额贷款公司角度来讲,小额贷款的不良率是很低的,而且农商行中的县级农商行的不良是比较低的,恐怕越穷的地方信誉蛮好,不是不好。这是社会学的研究,法律上确实需要对商业银行法,包括中央银行法,都需要值得思考的地方。你说的总分制遇到问题了,我们原来在银行管理的思路,一些监控的方式都是90年代,或者是改革开放市场化初期推的时候看到的,现在需要思考。非常火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里的法律的问题比一般的金融大的多,有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法律问题,谁来保护真正的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马上就会浮现出来,刘老师给我们提了非常好的命题,欠发达地区做金融,不光是金融部门受气,监管部门也受气,再一次感谢刘老师的关注。下面有请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崔雅萍发言。
2014-08-02 11:54:02
- 崔雅萍:
我们这次对蓝皮书完成的部分主要是关于国外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国外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从四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的战略重要性、关联性、合作框架和机制,以及今后的趋势做了一些解读,作为外国语学院我们和西部中心的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在三年前已经跟西部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参与西部中心的各项工作,利用外语学科,对西部中心国际化这块,还有外事这块的工作做了一些事情,从前年开始,西部中心这块开国际会议,我们派一些老师和翻译专业的学生做同传、口译做一些外事接待工作。这次参加工作也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我们也觉得非常荣幸,后面我们还会继续和西部中心进行合作,主要是在西部中心今后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参与,我们非常高兴,对我们的老师还有翻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这块实践,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感谢西部中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教学的机会。
今后随着西部中心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入,我们参与的工作内容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会继续努力,参与到西部中心基地的工作,我们很高兴,很荣幸,今后我们继续努力,以我们最大努力为西部中心所有的工作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014-08-02 12:09:44
- 李忠民: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怎么样,一个月之前,丝绸之路我们做了一些论文,他们一收以后看我们的文章量还可以,问我们对国外有没有研究,他们很想要一个国外丝绸之路的现状,他们的研究团队是什么,你这块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商务部要花很大的精力研究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个贸易准则上等等这些方面,和外语是非常大的一块关联,如果可以的话外语可以变成生产力,很多地方需要看到。我在上海看,有两个中心他们做得非常好,市中心建设,有一个智库,把大量国外现场的,比如今天星期六,星期一、星期二的那些要报道的要刊和关于上海建设的资讯每一周都给领导发一份,这个影响力非常大。下面有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雷晓康教授给大家做发言。
2014-08-02 12:11:00
- 雷晓康:
谢谢主持人,也感谢中心有这样的平台,有很多期我们都在展示西部社会保障进展的情况,去年在这个地方介绍了去年的一个主题是关于医疗保险统筹的问题,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西部地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和在政策建议和落实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会后有很多媒体跟我联系,为什么会在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这样一些发展有相对较好的水平。我当时跟很多记者说,原因在于可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包括统筹,包括观念的统一,包括人口结构的问题相对比东部地区好做,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贫困的地区是不是信誉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是不是会存在刚才说的负相关的关系。仅从养老保险这一点来讲,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要在全国实现,做得最后一名进行统筹的就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为什么推行的比较慢,有一些利益的原因,广东省之间各地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就很难统一。
2014-08-02 12:12:23
- 雷晓康:
去年我讲了西部地区在社会发展上,在全国政策建议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今年在蓝皮书上给出的就是西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研究我希望能够给我们下一步国家在做十三五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做规划的时候能够做建言,我们承担国家十三五西部社会保障制度十三五的规划,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工作,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十三五规划当中的重要的内容,就是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怎么样可持续。为什么选这样的主题在蓝皮书里,刚才有专家提到,我们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城镇化的总体规划里提到了三个疑义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是要解决大概约1亿人的农村居民转到城市居民,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点,就是让这个新进入人群如何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一点就是养老保险。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养老保险出现了一种碎片化,把人口制度因人不同而区分,比如有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我们叫做新农保,有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叫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有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还有机关事业的养老保险,那么多碎片化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可能成为我们在制定十三五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014-08-02 12:13:55
- 雷晓康:
我们有幸看到,今年年初我们国家正式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合二为一,2014年2月份国务院关于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个背景下提出我们要把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结合起来,怎么样和城镇职工结合起来,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蓝皮书上给出的这个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我们缴费档次比较低,统筹机构的问题,基金管理的问题,信息的问题,缴费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四个特点就是基金缴费较少,举一个数字,西部地区的12省和东部10省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数额东部地区是我们西部12省市的23.5倍,我们53个亿左右,东部地区10省的养老金积累在53乘上23,5000多个亿,这么大的差额,养老保险基金越大,产生出的聚合效应越好,分担风险的能力将会越强,基金的总量不足也会使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还有管理水平,还有待遇主要依赖于中央,怎么样理解?在西部地区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进口补、出口补,进口中央政府给出的建议是各省补30块钱,出口补是农民享受养老金的时候,中央规定是55块钱,我们现在看到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作的主要的资金就来自于中央,进口补的30和出口的补的55,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责任,同样也说明我们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一定要靠中央政府的大力推进。
2014-08-02 12:15:58
- 雷晓康:
如果我们谈到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可持续发展,如果给国家十三五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做出贡献,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谈到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必须谈到财政负担的问题,当前农民和城镇居民缴费档次相对较低的问题,我们有12个档次,但是最低档农民都会选择最低档的缴费。保险大数原则使得基金越多产生的效应越多,但是因为大家缴费都是在100元缴费,所以这样负向的激励可能使得我们基金额度很难做大,西部地区城乡居保的基金的保质的问题,还有供给服务的问题。
2014-08-02 12:18:34
- 雷晓康:
为什么要谈可持续,我们现在提出了三个疑义的问题,都涉及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怎么跟的上取得问题。西部地区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自于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国40%的县市都按照我们的方案运行,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给农村出口补60块钱,农村夫妇一个月两个人可以拿到120块钱,我们在进行政策评价的时候发现,农民拿120块钱对退休生活和养老生活起什么作用,只会肥了村头的小卖部,爷爷、奶奶会给孩子们拿着他发的120块钱去买零食,不会对他的退休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可持续一定在财力上使得养老金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应对整个西部地区老龄化的需求。可行性在于我们西部地区的城乡养老保险均等化的趋势提供了城乡居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的支持,同样要有一个强大的财力的支持。
对此我们课题组给出了几个建议目标,一是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把中央给付转化为中央和地方的给付,我们现在都知道最近正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以及延长退休年龄,这样两个改革将会和我们财务制度的可持续匹配到一起,给中央政府和西部各级政府,对于农民的养老金的发放这块进一步加大财力补偿。我们也做了测算,目前中央对西部地区农民在基础养老部分的财政给付不到财政给付的1%,在中国财政这样大的盘子里做1%应该不大,为此我专门去人社部做了汇报,中国可不可以向欧洲国家发放一种叫做基础养老金中的基于中国国民而发放,而不是以缴费发放,这样一个政策建议,没准会在十三五规划里体现,我们提出的老年人应该发养老金,叫做养老津贴,不管是缴费没缴费,只要是中国人,60岁以上都能拿到国家的,基于你的国籍发的老年津贴。确保制度的可衔接,大家都知道,比如广东养老保险基金为比较多结余,大量的打工的人在广东,等他回到户籍所在地的时候,他在广东的很多社会统筹是不可以带走的,所以东西部地区的养老保险的差异也由于在东部地区打工在西部地区养老,这些差距进一步加大。
2014-08-02 12:22:25
- 雷晓康:
西部地区养老保险可持续一定要在这个可转移基础上有大的动作,西部地区能不能在这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没准儿西部地区在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城乡合并方面可能走在全国的前列,给国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可持续、共同性和公平的原则,最后给出的建议,包括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这个法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企业欠缴费的时候没有任何惩罚的措施,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孩子回家看老人,没有法律的惩罚,这个法是不完善的,社会保险法关于西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这块没有明确的提出责任,这也对地方政府的推托和农民自己缴费选择最低档埋下了伏笔。
建立政府财政补偿的长效机制,地方财政对于农民和居民缴养老保险给出的财政负担相对较高的有西藏、甘肃,大概占到百分之一点几,陕西能够占到4.5%左右,这样的比例不算高。从各地方财政的增幅来讲,我们多会觉得财政补偿的长效机制可以解决,现在农民两口子一个月拿到120块钱,财力保证的话,两个人一个月拿到四五百块钱的时候,不仅仅去到小卖部的门口买点零食,而能真正的帮助它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4-08-02 12:29:33
- 雷晓康:
让城乡居民怎么样积极的去参保,这一点我们也很困惑,我们本身是政策制定者,我们当时制定了12级的缴费,100—1500,我们希望给农民有很多选择,但是结果农民逆向选择,只选择最低档,这样的现状是什么,西部地区实施的家庭捆绑式缴费,子女缴费了老年人就可以选择,如果婆媳关系不好,儿子跟儿媳妇就是不缴费,原因就是不想让老人去享受,这种社会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希望的目标是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如果一个家庭存在这样矛盾的时候100%永远达不到,怎么样让农民进一步参保,是摆在我们制度可持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有基金监管的问题和保值增值,以及运输平台的问题,还有最后提出的强化金融服务,我们现在提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的服务会不会对养老保险市场产生影响。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如果有对我这个主题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联系,谢谢各位。
2014-08-02 12:32:05
- 李忠民:
感谢雷教授长期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养老问题的关注,最后有请清华大学博士后何磊做演讲。
2014-08-02 12:33:53
- 何磊:
我简要的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也供大家来指导。我看了一下蓝皮书,写的比较全面,各位老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我发现里有个欠缺,关于城镇化这方面的研究专项报告没有,我想谈一点自己对这方面的思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也是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一个大的战略,我想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就是先进国家和先进地区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轨迹及西部未来的思考。
国际先进国家或者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他们百年城镇化研究的轨迹来看有三个阶段,在工业化早期,他们主要是城市到农村的状况,工业化中期是城市发展农村,这一阶段使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出现的。第三阶段是农村转变城市,这个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城镇化率达到70%之后出现的,在他们第三个阶段又出现了五个转变,一个是城镇化演进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达到50%之后我们考察这些发达国家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非农业人口不再向中心城市扩散,而是向中小城市和郊区以及农村地区扩散的趋向。第二个转变是城镇化的尺度发生了变化,在城镇化率达到70之前是点上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率达到70%之后由点向面上的,或者是网络的城镇化,或者是区域的城镇化。第三阶段是城镇化所依附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70%之前,更多的制造业或者是生产,这样的工业需要集中在一城一地进行,而到了70%之后,我们发现现代化物流、现代化信息和现代化的交易方式,使得一系列生产没必要集中在一城一地进行,这样引起了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路径的转变。第四个特征,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出现很大的特征,他们更注重生态文明,而非工业文明,这时候已经由工业文明为主向生态文明为主转变。
2014-08-02 12:34:45
- 何磊:
第五出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我们发现很大的转变,他们的管理方式更注重政府的规划和投资引导,不是完全依靠市场的。这个趋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国家现在城镇化率总体刚刚跃过50%西部不到54%这样的状况。结合国家来看,东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已经基本上进入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对东部的发达地区来看是自改革以来也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的演变。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初期,也是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通过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变革,使小农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大批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总解放出来,进而提出了城市化思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大的变化是非农产业的大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90年代后期至今东部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样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我们西部今后怎么发展?我们去纵观发达国家和西部的发展过程,他们都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我们西部未来怎么样推进,我们今天整个来考察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其实走了一条刘易斯当年在54年写的那篇著作,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减少农业人口上做了文章,这个过程国家总的趋势是出现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拥堵污染、农村的衰败问题,这样怎么平衡发展?西部应该从中总结哪些经验,吸取哪些教训,可能我们在今后的路子里西部更应该遵循孙老师改造传统农业的思路,因为孙老师的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农业如果给予像工业一样的投入,农业一样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趋向。
2014-08-02 12:36:45
- 何磊:
刘易斯10年之后又写了一篇文章,反思过去的这篇文章,发展中国家的事业问题,我个人的理解不够全面,其实是对过去主张的新的思考和一种反思。我实现城乡一体化,现在国家总的思路是四化同步,国家的四化同步实际上是要农业的现代化跟上新型工业化,西部仍然从农业农村做起,让农业农村农民得到大的发展以后进而推动城镇的发展,城市要发展,农村农业农民也要发展,重点放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人为的城镇化。去年总书记在城镇工作会议上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有一个历史的耐心,考虑一个切入点,就是如何让我们西部的农村发展中千家万户的农民步入这样一个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东部的市场经济已经很发达,但是在西部,大多数要么是打工经济,要么仍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怎么改变西部农村仍然存在的先天性不足,农民缺乏一种冒险精神、缺乏资本,缺乏金融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怎么解决?国家提出了很好的战略,构建新型农业体系,西部怎么样构建,我们看东部的土地紧缺,西部会发现大量的土地被闲置被荒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怎么种地,钱从哪里来,都是我们解决的,怎么种地涉及到适度规模的问题,怎么推进可能需要我们在土地制度的创新上做一个大文章,钱从哪里来?就是金融创新,不仅是现在的民营企业家缺少资金,我们的农业如何盘活,农业的增长潜力如何发挥出来,也缺少金融资本的支持。
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经营主体,国家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西部欠发达地区,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谁来种地,我自己的思考,我们在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更注重以县城为主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填充我们的空白,这是我做简要的介绍。
2014-08-02 12:39:20
- 李忠民:
感谢何磊博士,今天上午10位发言到此结束。我做一个小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15周年之际讨论西部发展的问题,我们提了很多很有冲击力的观点,一个是如何用大国的思维来看待西部的开发,尤其是未来的开发,我们如何保持西部开发已经形成的格局,这种差距在缩小,如何使西部的经济增长更具有品质,调整的话更有节奏,同时大家就贫困问题、水资源问题、文化遗产问题,尤其是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法治建设问题,以及社会,尤其是养老问题等等,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最后何磊博士提出城市化,我们不能简单的迷信刘易斯等人的观点,我们基于中国西部的禀赋看待中国西部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同时也面对西部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这么丰厚的资源,如何重塑在这种条件下的产业和城市化问题,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里如何保证一二三产都发展,不要只有某一个产业,不能只用一个简单的结构看待西部的城市化问题,何磊给了很好的意见。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再次感谢10位专家和参会的各位老师同学,还有各方媒体,代表主办方对大家一上午各个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祝大家学术愉快、周末愉快。
2014-08-02 12:41:48
- 中国网: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
2014-08-02 12:43:45
图片内容:
-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会场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主持新闻发布会
- 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刘丰致辞
-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致辞
-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忠民支持论坛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发言
-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邹文涛发表主题演讲
-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发表主题演讲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员副院长、教授张琦发表主题演讲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方兰发表主题演讲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树民发表主题演讲
- 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刘丹冰发表主题演讲
-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会场
-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崔雅萍发表主题演讲
-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雷晓康发表主题演讲
- 清华大学博士后何磊发表主题演讲
相关新闻:
- 西部影城亮相法国电影展 两部著名电影场景成代表
- 甘肃省政协建言 启动西部发展创新“内核”
- 铁路时评:川渝动车组为西部经济发展插上新翅膀
- 大城时代看西部重镇空间转型
——探讨成都城市空间转型升级 - 西部新领军企业领导人齐聚兰州商议西部大发展
图片大图:
-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会场
中国网 郑亮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刘丰致辞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致辞
中国网 郑亮
-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忠民支持论坛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发言
中国网 郑亮
-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邹文涛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员副院长、教授张琦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方兰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树民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刘丹冰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会场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崔雅萍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雷晓康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
-
清华大学博士后何磊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