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亲情不寻常【全文实录】

中国网 | 时间: 2010-05-0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总理对您的评价是“听话”,您对总理是什么样的评价,就是这个伯伯是什么样的伯伯?

周秉钧:简单的说,他就是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人,他生来就是要做这个事情的。当然,这个过程讲起来太长了,从他的经历,从小时候的经历就促使他走上这条路。一个是小的时候他不到1岁,我的爷爷、奶奶把他过继给了他的小叔叔。因为小叔叔生了肺病,也娶了夫人,都住在一大院子里面,当长辈的也有这个愿望,把孩子过继给小叔叔,主要是冲喜,可以把病治好。结果过继以后没有多久,小叔叔就故去了。这个时候总理就两个母亲,但是都住在一个院子,一直走的很近。

我奶奶很聪明,她是他们做县太爷的外公特别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县太爷出去总是带着她,她也学会了很多处理事情的办法和原则。我伯伯九岁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这个过程当中他学会了很多我奶奶处理事情的技巧。他过继的母亲,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琴棋书画都不错,就教他。伯伯自己说过,有一次我们的二伯特别淘,有一次耍刀子,差点把他的眼睛给扎了。后来过继母亲就把他放在家里面教他认字、背诗。但是他懂事以后,就觉得整个封建大家族里面的规矩很糟糕。

那个时候奶奶去世以后,我爷爷没有什么本事。1974年伯伯的癌症已很严重,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在看报纸。我进去以后和他聊天,他穿了一件睡衣,那时候我不知道他生病,但是觉得很奇怪。说着说着他就站起来,来回走。他突然和我说,“我对你们的爷爷一直抱着一种同情的心态,他为人老实,本事不大,每个月的薪水没有超过20块,但是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坏事,还掩护过我。”他对我谈爷爷就这么一次。但是我爷爷故去的时候他哭得非常厉害,有好几个经历过场面的人,包括当时的比我大几岁的人,见过场面的人都和我说,你爷爷去世时,伯伯哭得非常伤心,非常厉害。

因为我的爷爷一直在外面找事做,到延安以后想把他接过来,他就一直不去。后来是在1937年他来了,我的奶奶是1907年去世的。办丧事的时候我奶奶的母亲,就是我爷爷的丈母娘要厚葬她的女儿,买的棺材也是很讲究的,是借钱办了葬礼。出殡的时候也要多大的规模和气势,但是我爷爷根本就没有钱,他就把我奶奶的灵柩放在尼姑庵里面,他又出去挣钱。这一弄就到了1936年,他才攒够了葬老婆的钱。所以把我奶奶葬下之后,1937年八路军办事处在武汉,他赶到武汉。这是从1937年到1942年,总算跟着儿子过了几天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生活安定了,不操劳了,最后他死在伯伯那里。当时我伯伯因病住院,七妈和工作人员为免影响伯伯的身体,开始没把爷爷去世告诉他,而是把棺材停在一个山涧里等他回来。当时是7月份,那个地方比较凉快。三天后他出院回来才知道父亲去世,大哭一场。到了棺木那,他要开棺再见父亲一面,在大家劝阻下,他才没有开棺,而是守灵到第二天拂晓。

共产党的领导人公告父亲去世,他不是唯一的一个,也是第一个。在中央日报还是在新华日报,我不记得了,反正是登了报声明一下。后来我知道,主席等人也给他发了唁电。

中国网:这说明他对父亲特别的尊敬。除了对父亲的尊敬,我们也看到总理对家人,对周家这个大家庭也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周秉钧:是的。我参军以前,每年的春节,他都把家里面不管远近的,统统定一天到西花厅聚一下,谈谈话,聊聊天,吃饭,然后就忙去了。

中国网:家族情感特别的浓厚。

周秉钧:周家有一个传统,就是互相关照,叔侄、兄弟之间有什么困难都是互相帮助。我父亲他们兄弟三个都是我四爷爷,就是他们的四伯父带出来读书的,这对周恩来影响很大。到了我们这辈又是如此。1960年左右的一次聚会,发现我的一个姑姑没有来,就问工作人员,他们说她家没有电话,现在也没有人认识他们家,所以就没有通知到。我七妈说谁知道这个姑姑家里,我说我知道,她说你赶快把她请过来。我坐了公共汽车到她的家里,和她说这个事情,她就非常的感动,她说没想到七嫂这么想着我。这个家是很温馨的,也是严格的。

中国网:在《亲情西花厅》这本书里有很多珍贵的照片,里面总理和邓颖超都是站在大家庭两边,感觉家庭也是很随便,很亲和,没有那种特别严厉的感觉。

周秉钧:平常正式的场合,除了正规的要排座次的没办法,一般他都不会站在中间,都是在大家的边上。现在回想起伯伯,他的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从不回头看。他给我讲过去的事情,讲战争年代的事情就讲过一句话。就是我在广东机场飞行的时候,也是吃饭的时候,我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食堂吃饭,我参军以后第一次回北京是1965年,我七妈和我说,你不要去食堂吃饭了,你和我一起吃。有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我问伯伯,我说惠州那里也有一个西湖和苏堤,那个苏堤是不是和苏轼有关?他说:“我去惠州是打仗,不是去游山玩水,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其他的历史从来没有说过,他做的工作和经历从来没说过,因为他喜欢往前看。

中国网:我觉得总理有一颗非常感恩的心。因为我看到他对家里的长辈,虽然事隔很多年没有见,但他总是能够特别尊敬和念着老人家的好,特别热情的接待他们。是这样吗?

周秉钧:是的。他小的时候,因为奶奶去世的早,我爷爷那一辈也是行七的,行四的在东北,他是搞财政的,所以他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他把我父亲兄弟三个先后接到他那里,可以说都是跟着他长大,在那里读书的。奶奶去世以后,我伯伯九岁,我父亲一岁,爷爷要出去找工作,家里就一个八叔,还有八妈。八叔是小儿麻痹症,家里的事情都靠他们的八妈操办,八妈对几个孩子又特别关照。她自己也有一个孩子,比我的父亲还小。你说这样一个残疾人,再加上一个老太太带着四个孩子,很难。

当时家里都很窘迫,除了靠四爷爷有时候寄钱来,其余的就是当东西。有一次我的二伯到湖里面游泳,想弄一些鱼虾,我伯伯带着他们两个,八妈的儿子也要跟着去,因为他小,没有让他去。我父亲兄弟三个就去了。门口就是一条小河,有一条木船,他们把锁撬开,就划着木船到湖里去了。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八奶奶就着急了,开始出去找没找到。天快黑了,她只好请邻居、朋友帮助找,有的人敲着锣找他们,这个时候他们才回来。八妈的儿子因为没有去,他就知道他们是划船走的,八妈就更担心了。后来看到三个孩子总算是安全回来了,就搂着他们哭了,三兄弟也哭了。

我伯伯12岁离开淮安以后没有回去过,在解放的时候八妈还在,他就把她请到西花厅来,先后来了两次。第一次是为了送孙子来北京读书。我的那个堂兄也在西花厅住过,他比我们大的多。住了一个月待不住了,非走不可。第二次来看病,也是为了看孙子,伯伯都留她常住,她不干。回去以后,1953年政府机关开始实行薪金制,他就给淮安县委写信通知,说我们已经实行薪金制,所以我八婶母的生活你们不用再照顾了,由我来负责。后来她病了住院,包括医药费,一直到去世的安葬、后事都是我伯伯出的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