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的相关内容。图|新华

3月28日,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的相关内容。图|新华

并呼声由来已久

最早公开提出中央政务区这个概念的,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2015年11月,连玉明在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年会上提出,北京在“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是办好两件事,一是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二是推动老城重组,优化调整东、西城行政区划,建立中央政务区或首都区。

几个月后,连玉明又在北京2016年两会上拿出提案,建议加快建立中央政务区。

他在提案中说,中央明确“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建立中央政务区提供了最好的时机。推动东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强化中央政务服务功能,弱化中心城区的经济功能,符合中央要求。

连玉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原“东西文武”四区合并为东、西城后,他就一直在关注首都核心区优化整合的问题。

后来,在编制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时,他越来越觉得201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一些阻碍北京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东、西城两区仍然没有摆脱既要搞服务又要搞经济的矛盾,导致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仍在不断聚集,‘大城市病’愈演愈烈。”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推进东西城合并,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央和国家的北京政务中心区,成为一个以中央政务服务为主导功能的首都核心功能区。

在北京,与连玉明观点一致的人并不在少数。也是在2016年北京两会上,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交了一份题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形势下的旧城保护工作》的提案,建议东城、西城区两区合并,建立北京中央区,以此提升古都保护的全局意识,科学规划北京市中央区疏解工作。

有数据显示,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北京共拆除胡同639条,是前40年的3.1倍。北京老城传统风貌区面积仅占老城面积的19.82%。

在这份提案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列举了东城区翠花胡同被侵占的例子。翠花胡同东口被正在施工的嘉德艺术中心大厦侵占,近700年的胡同东段消失,黎元洪总统府围墙界碑险遭破坏。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出:“如果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中不重视古都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就可能出现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的恶化。”

如何解决旧城保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认为,设立中央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这对于老城保护统一布局有利,既可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提高古都保护的理念,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老城整体保护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之一,提升古都保护的全局意识,科学规划北京市中央区疏解工作。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还呼吁以市委市政府为首的机关、单位迁出老城,作保护老城遗产表率,“以后也应当不再在老城区新建任何大型商业娱乐场所,不再向老城内新迁入大型党政军机关和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

有关东、西城合并重组的呼声,事实上由来已久。据前述参与上一版“北京总规”编制工作的规划专家透露,当年在编制2004年版“北京总规”时就有相关的备选方案。

不过,现有行政区划的合并,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挑战。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合并后会造成行政岗位的大量缩减,如何安置冗余的人员是一个很头疼的难题。

据这位规划专家透露,2010年因原“东西文武”四区合并而产生的富余人员,到现在为止北京市都还没有完全消化掉。

很可能正是出于上述因素,有关北京老城重组的话题,多年来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真正把这项工作提上日程的,还是2014年中央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后,尤其是此后习近平两次视察北京,使相关工作开始驶入快车道。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