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美国国会。但是华盛顿市民在众议院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图|网络

都特区或不现实

如果设立中央政务区,应该采用什么管理模式?

任泽平分析,未来中央政务区有两种选项:其一,成立中央政府派出机构(如管委会),虽然在行政区划上仍属北京,但主要事务不再由北京市负责。在派出机构模式下,中央政务区不能设置人大、政协,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能通过北京实现。 其二,成立省级政府,完全与北京脱离。这种模式意味着完全的“新首都”,需要修改宪法。

相比之下,任泽平认为,短期内采用第一种选项的可能性较大,即成立中央政府派出机构。

在任泽平看来,第一种选项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模式有一定相似之处。美国华盛顿特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直属于美国国会、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州,在众议院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没有代表,有3张总统选举人票。

不过,连玉明不同意把中央政务区建成一个像美国华盛顿特区、澳大利亚首都特区那样的首都特区。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这种首都特区的行政设置比较适用。”他解释说,“但设立首都特区不符合我国行政区划设置的法理基础,容易给京津冀区域本来就比较复杂的行政协调增加更大的难度,还会削弱北京未来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实力。”

他认为,建立中央政务区比较现实的路径,应该是进一步推进东、西城合并,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央和国家的政务中心区,成为一个以中央政务服务为主导功能的首都核心功能区。

赞成连玉明观点的声音似乎更多一些,不少学者都认为在现阶段设立首都特区不现实。除了法理基础、行政体制等因素之外,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为,首都特区和北京市一旦分离,未来北京几乎所有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都会跨行政区划,如北京地铁1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等,在管理协调上更加复杂。如果协调不好,这不但不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反而会增加融合的难度。

另外,即便老城重组,是否取名为中央政务区,目前的看法也不一而足。

“中央政务区应该是功能意义,而非行政管理意义上的一个分区”。杨开忠说,“即使未来东、西城合并为一个行政区,也不宜叫做中央政务区。因为东、西城区不仅是政治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叫中央政务区不利于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

《国际金融报》此前曾引述一位知情人的消息说,在新版“北京总规”预留的位置中,中央政务区仅包括两块区域,一是长安街天安门为中心的带状区域,还有西北边海淀区内的一小片区域,面积并不大。

如果这一消息确凿,那么未来的中央政务区很可能不是一个行政区,而仅仅是一个功能区的概念,该区域将以中央机关布局为主。而重组后的老城,或将采用其他的名字命名,比如老城区、中央区或首都区等。不过,这都还有待官方最终消息的确认。★

(实习生陈瑞对本文亦有贡献)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