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通常是与“主导价值观”高度一致的理想化价值体系,这保证了社会稳定与人的自由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实中不同阶层个体价值观差异化明显,而且新的价值理念,如民主法制意识、环保意识、社会公平意识等等,也在伴随着经济同步成长。调查显示,“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将成为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人们的复杂心态。所以,主导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
|
民族复兴得益于回归传统价值观国学热、祭祖热,甚至民国教材的流行,反映出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中国面临着必然选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并没有抛弃儒家“仁义礼智信”价值系统。 中国梦:国家与个人的共同理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一个事实:人人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美好的生活,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了梦想的公民才能构成理想的社会,才能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爱国主义:永恒的主题“新爱国主义”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出现。它呈现出了鲜明的新特征:一是空前的爱国自豪感。二是高度的爱国自觉性。三是爱国主体的空前广泛性。四是爱国具有高度理性。 抵制三俗:主流文化的重塑主流被边缘,“三俗”泛滥,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片面强调,是占主流地位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未能发挥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这种主流价值观没有很好地为民众所接受的结果。 |
时代先锋:郭明义郭明义是平凡的,甚至有点傻,但他在平凡中见证了“平凡”不凡、“傻子”不傻。郭明义事迹引发的群体效应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依然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郭明义这样的旗帜鲜明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慎独典型。 |
|
社会需要一场道德重建社会道德正遭遇危机,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同情乃至职业基本操守等道德伦理,存在边缘化甚至退出生活的危险。追求自由的社会,并不是由孤立和冷漠的个人组成的。 阶层固化挑战个人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但机会在哪里?如果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阙如,如果货币成为向上的通行证,社会竞争就如同挤汽车,因贫困而孱弱的群体就很难挤得上去。 爱国主义趋于理性一方面,中国人对“爱国”的判断与坚持,已经越来越趋于理性。试图让爱国情感脱离昂贵的瓷器和运动游戏。另一方面,民族主义狂飙突进,著作层出不穷,却大受欢迎。 审丑流行的时代低俗与资本结合,形成了一个黑洞,所有人都被纳入了它的狂欢系统,让一切批判面临失语,放弃了是非,放弃了同情,放弃了善,最终导致审美品质与娱乐精神的双重溃败。 |
常识回归只是第一场胜利“撒谎”——无论以任何美好的名义公共性“撒谎”,其“标的”也将越来越触目惊心,代价也会弥足深重。人们开始从教育本身反思成年后悄然形成普遍的道德虚伪主义。 |
知识精英的形象渐行渐远当下的中国知识精英们深切地感到了社会分层的日益固化,而当他们既无法实现世俗利益,又缺乏知识分子的社会尊重和荣耀的时候,他们只能堕落成流氓。 |
“服从”自出生即开始“威权人格”不被清理,不作改善,“孝道”和“伦理”只会成为施暴工具,这样的“伦理秩序”,最终只为权力拥有者所乐见,而这个社会,最终只能深受其害。 |
爱情等价交换的时代中国人的现代观念与相亲这种古老的婚恋方式奇妙而怪异地融合在一起,表面上看是人性的解放,而实际上却是拜金主义盛行环境下的人性泯灭。 |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并未与“主导价值观”保持绝对一致,各种价值的激烈交锋,导致公共价值及其伦理功能丧失,各类公共活动都失去了基本道德底线,进而引发机构、个人的普遍的信用缺失。其实,中国人内心、血液里始终有一套遗传下来的道德体系,人们对是非、对错概念都非常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都有数。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遵守固有的道德?不是因为没有价值体系,而是因为这个价值体系没有受到尊重,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信任危机。 |
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公民参与的时代,从而培育着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有舆论将二00八年称之为中国“公民社会元年”。 这一年,中国人在悲喜交加的砥砺中,公民意识得以井喷式的发展。中国公民让全世界看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爱情怀,以及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自觉。公民意识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法治和道德意识。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个体的自由,也强调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甚至是一种更高的担当意识。而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助于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 |
|
公民精神“Beta版”他们既拥抱物质,又体认精神,现实但有梦想,张扬个性又谦逊尽责;极富激情、创造力,又尊重既有规则和秩序;仁爱而不软弱;勇毅却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包容之可贵。这也是网络时代的公民特质。 |
“被某某”:公民意识觉醒的标志从政治意义上说,只有觉醒到人民和政府间的“契约”关系,才会有“被”的感觉,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正如有论者所说,“被”字“表达了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名实相符的吁求”。一百多年来,少数启蒙者的观念终于开始成为社会共识;认识到“被”,也就是意味着“不被”的开始。 |
建设公民社会期待“深圳经验”没有发达的公民社会,个人缺乏权利保障,也就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理性。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自由平等、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节制理性等公民意识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自上而下的反常识、反人性、反法治的各种荒唐举动便容易滋生,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性道德等,都会带来长远而又深刻的破坏。 |
“大国崛起”固然重要,但是它的前提是“大国民”的崛起: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塑造,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和民主社会的进步,无不需要“大国民”的参与。话似乎可以这样说,有了“大国民”的存在,则所谓“大国”的建成则指日可待。反之,亦然。民众是国家的基础、社稷的基石。没有了民众,就无以谈及国家的兴衰。所以,尊重和有意识地培养民间的力量。借以塑造有责任意识的“大国民”,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