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4日晚,在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曲向东主持,张维迎、任志强、俞敏洪、周濂几位当代经济与人文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知识人举办的一场“理念的力量”主题对谈。以下为张维迎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理念的力量。这个对好多学经济学同学来说有点陌生,如果我们问问经济学家,一个人的行为究竟由什么决定的,我想他的回答就是两个字,利益。再说的话就是个人利益。
在经济学里边,我们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其实等价来说都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但是这样最基本的假设推出了很多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在课本里面学到的好多经济学理论。是因为他反应了我们人类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问一个普通人的话,他最简单的就是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这个理论用于分析历史变革,那么就变成了所有的社会变革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利益的博弈,特别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行动。但是这个假设跟我们现实有多远呢?我觉得还有相当的距离。
首先我们看一下历史和事实。我们看一下历史的话发现,很多的社会变革其实并不是一种利益战胜另外一种利益,而是一种主义战胜另一种主义,或者说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可以简单说,是理念战胜利益。但是我发现一个社会只要利益战胜理念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这个社会发生真正的变革,看看邓小平,看看美国200多年建国之父华盛顿,这些人为什么要选择那样一条道路,华盛顿当年完全可以当皇帝,他没有当,当总统只当了两届就离任了。邓小平在1978年发起的改革也不是从他利益的角度来理解。
更一般的,我们看在同样一个政府部门,甚至同样周围的人,我们有一些人是他的改革派,另一些人我们认为是保守派,这个显然没有把它仅仅从利益的角度来看。
再进一步讲,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人类是不会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知道事前不会犯错误,事后可能有一些事情发生,这时候我们可能投资失败了,你总是最大化自己预期的收入,所以你不会犯错误,我们看人类历史有多少错误,其中一个,人类具有灾难性的错误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国家形成这样一种制度,这个制度叫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完全是理念的产物,我们不能说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人就想到我们后来看到的效果,恰恰是因为他认为计划经济组织人类生产、分配活动最好的制度,这个理念从十九世纪开始,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人,他认为资本主义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怎么解决这些经济危机呢?就要靠一个中央集权的计划。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们知道发生了一个有关社会主义可行性的大争论,在这个争论当中,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计划经济是可行的。我们知道从今天来看,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的理念导致了我们是因为这样的制度,所以对全世界可以说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可以说生命的损失。这个就是说一种理念,如果不正视错误,可能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进一步讲,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学经济学的人,我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困惑,就是假如假定我们每个人都像经济学家那么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经济学有什么用?一点没有用,因为不论经济学家说什么,人们该怎么决策还是怎么决策。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与人们的现实毫不相干,甚至进一步讲,整个社会科学都是无用的。显然,我想如果这样看问题,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我们人类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那么多资源搞这些科学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做无用功。
当然了,我从这些例子告诉大家说,理念远远比我们经济学家过去想的要重要。经济学家忽略理念在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当中这样一个假设是非常的错误的。当然,这也不是我自己的最早提出来的,至少我追溯到的文献,200多年前,英国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就讲过,他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是利益本身以及人类的所有事物其实都是由观念支配的。
我还可以给大家再说另外几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比如说米塞斯,那他和奥地利学派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说人的行为是受各种意识心态的指导,因而社会和社会事物之任何具体秩序皆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果。
另外一个和米塞斯站在完全不一样的立场的经济学家,大家都知道,他叫凯恩斯,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有这样一段话,大家也可能比较熟悉,他认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不论他们正确与否,都比一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的。他说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步侵蚀相比,纪律的力量被夸大了,或多或少,无论好坏,威胁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另外一位也非常有名,甚至比米塞斯更有名的经济学家叫哈耶克,他和凯恩斯,他们俩的信徒进行了80多年的论战,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他说长远是观念,一个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信念,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我们进一步想,甚至2000多年前我们有了哲学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为什么这些人要从事这些思辨性的活动,他们脑子里有很简单的假设,这个假设就是思想可以改变人类。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