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至今已满三年,据官方统计,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达2/3,但另一方面,农贸市场里禁用塑料袋满天飞的状况逐渐浮出水面,目前又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酝酿将限塑令扩大范围至餐馆、医院等场所,一时引起热议。最初以环保为出发点制定实施的限塑令,如今却遭此“三年之痒”,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限塑令”别急着铺新摊子

    “限塑令”从三年前的轰轰烈烈到今日的归于平静,不能不说是常态激励机制阙如所致。在美国,自带购物袋可抵税,而英国有奖励积分的方法,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和购买重复购物袋。我们的“限塑令”多以严峻的姿态、惩罚性的收费方法,试图吓唬消费者不乱用,结果吓得了大型超市、却管不住农贸市场。“限塑令”要向前发展,还是别急着铺新摊子,而是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理清楚、把没有建立的制度立起来、把日渐式微的执行力唤回来,不仅要矫正公众的消费习惯,更要从源头上“治塑”,不然,“限”得越多,越让人疑问多多。【详细

限塑不是“一场左右手的战争”

    有人将限塑戏称为“一场左右手的战争”:左手是环保,右手是方便,都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到底是要环保,还是要方便,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还取决于商家对限塑令的利益博弈。且不说针对参差不齐的商家,限塑令难以得到有效监督执行,“有偿使用”这个尾巴反而会大大刺激和调动商家推广和使用塑料袋的积极性,并把推销塑料袋包装作为一项牟利的手段。限塑,光盯着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使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环节,从源头上管制。如果不能堵住生产环节,自然无法管住销售与使用环节。【详细

限塑如何走出困境

    对实施已近三年的“限塑令”进行推广升级,应该建立在既往“限塑令”实施成功的基础之上。然而问题在于:“限塑令”的实施效果真正获得了公众的普遍认同吗?
    事实上,围绕“限塑令”的博弈,一直都十分复杂。它既有经济利益的博弈,又有环保观念的博弈,更有现代公共管理的权力与权利博弈。那些站在超市付款台前的市民,确实因为使用塑料袋要付钱而选择带上布袋,但是,在这种经济意识当中到底注入了多少环保理念,恐怕仍然要打个疑问。
    利用经济手段来增加使用者的成本,这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限塑令”环保诉求。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限塑令”仍然作为行政措施存在。这种政策制度较之于传统环保政策,约束性与影响性更大。不论是制度规定,还是经济财税等手段运用,实施已近三年的“限塑令”,仍然留存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限塑是好事,但必须理清经济利益与环保理念之间的平衡性,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与公正。【详细

对“限塑令”效果不能太乐观

    在新政策推行初期,“限塑令”骤然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公众暂时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在情理之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之后,公众会逐渐认可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模式,进而使得塑料袋的使用数量缓慢恢复到或者接近“限塑令”出台之前的状态。
    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一方面,以价格杠杆为主的“限塑令”,对那些并不在乎每次购物多花几角钱的消费者来说,“限塑令”执行的时间越久,其制约效果就越弱;另一方面,“限塑令”施行之后,市场上并没有出现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这就使得塑料袋消费具备了某些刚性需求的性质,超市“手撕袋”使用量猛增即是明证。
    由此可见,在配套措施阙如的情形下,过度迷信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很难保证“限塑令”发挥长期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适逢“限塑令”施行三周年,在扩大限塑范围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检视和全面评估“限塑令”在过去三年的执行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寻求更多价格杠杆之外的有效举措。【详细

    塑料袋泛滥成灾已是不争事实,对此乱象加强治理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对付白色污染,岂是一道“令”就可以彻底根除的?升级限塑令、扩大限速范围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如何将此令落到实处,提高限塑令的执行力。环境要绿色,经济要发展,让二者完美融合才是将来绿色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不妨从塑料袋的绿色使用开始。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