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障保障房?

    无论是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还是调控实施细则,以及保障房建设进度信息,都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不属于调控的实质性举措,但是,地方政府屡屡无视中央要求,是对调控政策的一个态度问题。反思从2006年开始的楼市调控,除了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外,大部分调控不是措施不对路,而是执行力被地方政府打了折扣,最终使得调控政策无果而终。

地方不愿公布保障房建设信息为哪般
    住建部提出公布保障房建设信息的要求,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保障房建设的进度,也是为了让社会各界加强对保障房建设的监督。显然,地方不愿公布保障房建设信息,与完成进度不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在保障房建设上,土地优先保障,其他方面也没有障碍,前期准备工作不可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保障房的建设进度就不可能快。这一点,地方政府心里非常清楚,这也是地方不愿公布保障房建设信息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详细
保障性住房“不差地也不差钱”

    土地会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障碍吗?有些地方的住建部门为了强调土地难题,甚至表示他们的个别城市已找不到地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城市以后就不用建房了。可是,土地出让在哪个城市又停止了呢?建商品房有地,建保障房没地,让人没法理解。钱对地方政府也不是问题,土地价格大幅度攀高,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方面获得大量收益,对保障房有很大的投入空间。而且,保障房建设在筹钱方面有很多路可走,可以以土地换房,能获得购房者自身和单位的大力支持,等等。保障房建设,最需要的还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详细

要以最快速度兑现承诺

    保障性住房是本论楼市调控的重头戏。不仅关系到中低收入阶层住有所居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国建立一个“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完善住房体系问题,更关系到促进经济增长之大计。在商品房市场出现低迷,对经济拉动力减弱之时,急需大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来递补上。
    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问题已经凸现出来,社会反响非常之大。带来社会出现一股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失望情绪,已经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李克强副总理在谈到此问题时强调,住房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放松。要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要用铁腕、出铁拳、下猛药治理保障房质量问题。必须出台保障房质量监督、责任制、责任追究的具体、便于操作的办法。坚决实施重罚严处,罚得使作恶者心里滴血、付出一生一世沉重代价,处理得使作恶者胆战心惊、望而生畏。【详细

谨防保障房建设“欲速不达”
    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保障房建设一直处于“短腿”状态,因此稳定楼市的功能长期缺位。在楼市打击投机渐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保障房建设的确需要快马加鞭跟进,这也正是住建部屡次下令督促的初衷所在。但需要提及的是,在制约保障房建设的瓶颈因素无法因为强令而被解决,在瓶颈没有实质性突破之前,监管部门仅仅强调开工时间恐怕难以收到成效。
    事实上,各地保障房建设进程普遍滞后是建设资金供给不足、建筑企业积极性不高、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然,如若这些瓶颈没有得到破解,那么保障房入市也将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速。如果主管部门过于强调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而忽略了以上因素,那么最终就有可能面临“欲速不达”的窘境。因此,主管部门应对保障房建设要求重新布局,对诸如中央与地方资金担负比例、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的优惠政策设计、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监管模式、保障房退出机制等做出通盘考量。【详细

    在商品房市场出现低迷,对经济拉动力减弱之时,急需大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来递补上。保障性住房是本轮楼市调控的重头戏。不仅关系到中低收入阶层住有所居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国建立一个“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完善住房体系问题,更关系到促进经济增长之大计。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戴丽丽 | 电子邮件:dail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