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与首都经贸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30个省会城市(拉萨除外)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如今,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但幸福感却越来越缺失。在这样一种不确定感很强烈的城市心理下,可能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有多少人会从内心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呢?
无论是从发展模式还是城市生活形态上看,当前国内很多城市并不具备“摩天”消费能力,但在官方的语境中,摩天大楼往往被视为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的荣耀,视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实际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环保、安全、能源以及交通等方面,摩天大楼都存在很大的弊端。一边是城市在不断地长高,而另一边却是民生问题被“矮化”。很显然,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终究只不过是一种经济泡沫的幻觉,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终极旨归。【详细】
摩天大楼遍地开花,并非全是经济实力增强,多半出于地方政府“政绩”所需。在某些为政者看来,摩天大楼恰恰是一种显示财富和实力的“政绩”,比任何政绩更具视觉冲击力。在此思维主导之下,动辄拿出几百亿元的公共投资打造地标建筑,竞相“逐高”,也就不奇怪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富有和现代,要看其人均收入和人们衣食住行是否幸福。为政者应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苦练发展内功,地标建筑、摩天大楼再多,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详细】
中国发展的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羡慕嫉妒恨,然而作为中国、各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居民却感到不幸福,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收入快速增加,却没有给居民带来幸福感。而且,当前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尊严感,30个省会城市居民无一幸福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一声警钟。
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30个省会城市市民都没有幸福感,说明已经违背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如果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再发展下去,不但大多数民众幸福感被剥夺,而且还要酿成严重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在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则是最重要的任务。【详细】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好不好,老百姓自己才是最终的发言人。在一个舆论封闭的地方,生活质量即便不好,也无法与政府形成有机互动。而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全赖于一方官员是否真正理解民生,真正把解决民生难题放在重要位置。而在一个舆论开放的地方,即使官员个人水平层次不齐,但民间各种意见和智慧可以通过媒体等传播媒介传递到政府决策参考中,使得政府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不好亦可以通过言论批评而及时修正。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可以畅所欲言,自然会积极表达意见,热情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官民良性互动的格局。
一个地区的治理难免出现纰漏之处。尤其是当前各地发展还不均衡,社会转型还有不协调的地方,新、旧问题错综复杂,这都是现实。面对现实,我们应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媒体、公民等各方面的作用,尽可能推进良性互动。公正、公开、公平从来都是生活质量的精神保障。【详细】
为了浮华,不能制造不幸。我们亟须回到城市化原初的出发点,把人作为城市化的主要内容。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收入快速增加,却没有给居民带来幸福感。而且,当前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尊严感,30个省会城市居民缺乏幸福感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一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