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欲盖"到"弥彰"
    对于像公车改革这样社会关心、公众关注的领域,每一项工作、每一步进展都应该保持透明,及时公布信息,避免引起猜测和质疑。而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侥幸心理意图暗箱操作。要知道,在信息愈发快速和透明的今天,想要瞒天过海,最终只有欲盖弥彰这一个结果。
标题图片

事件概述

7月12日,《郑州日报》消息称,为进一步深化公车治理成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日,中牟县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实现国资增值53.2%。随即便出现“卖公车还是卖废铁”的质疑。

7月13日,中牟县公车治理领导小组发布声明,回应部分网友对公车拍卖事件的疑问,详细介绍了拍卖背景、过程以及情况,并称此次拍卖公开透明,没有违规之处。

7月14日,中牟县宣传部工作人员称这些车大多是国产面包车,已接近报废年限,因此起拍底价和成交价都普遍偏低,并表示会公布拍卖会现场是全程录像。

7月15日,媒体调查发现,参与此次拍卖的一个重要人物钟垒,竟身兼评估机构合伙人、评估师和拍卖机构拍卖师于一身。随即拍卖公司网站已删除该人信息,并称他未参与此次拍卖,拍卖视频则因“技术原因”无法上传到官网。

7月17日,河南省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前期调查,结果发现此次拍卖的操作过程确有违规之处。

正面宣传因疑点频曝遭遇反转

7月13日,中共郑州市委主办的《郑州日报》发布消息《河南中牟公开拍卖43辆超编公车 成交额39.11万》本意是“正面宣传”地方政府治理公车成果。单篇新闻被转发803条后,达到了广泛的传播效果。然而之后形成的舆论现象与地方政府的宣传目的却背道而驰,当日便出现评论文章质疑“拍卖的是公车还是废铁”。

7月14日,“中牟公车拍卖争议”成为百度搜索热词,当地县委宣传部立即作出回应,提供给媒体《关于中牟县拍卖43辆超编公车的情况说明》,经过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关于公车拍卖的新闻达到了352篇。中牟县成为了舆论关注的重点对象。

7月15日,媒体曝光此次拍卖的评估师和拍卖师实为一人,信息很快被拍卖公司网站删除,而中牟县原本承诺的公布拍卖录像也没有兑现,这两起事件使得中牟县本应正面的宣传遭遇反转。当日的新闻报道量再次激增达844篇,成为了此次新闻事件的报道高峰日。

7月17日的河南省工商局“有关人士”出面,为此次事件做了说明,确定此次中牟县的拍卖过程确实存在违规操作。这与中牟县前几日所声明的“无违规”大相径庭,但是与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随后几日,媒体将主要讨论话题转移到政府机构改革与作秀的思考中。

另外,此次媒体对此次事件的跟踪中,对身兼数职的钟垒进行了深度报道。发现了他分别担任评估机构合伙人、评估师和拍卖机构拍卖师,并以三重身份参加了此次拍卖的各个环节。这一新闻的爆出,使得舆论坐实了中牟县的拍卖行为存在违规操作。

中牟县虎头蛇尾,只得以沉默收场

中牟县展开的公车拍卖宣传,本意为对自身的公车改革工作进行正面宣传。但在新闻第一时间曝出后,就被扣上了怀疑的帽子,一直被媒体追问成了“违规操作”。

关于中牟县的第一篇报道出现在12日,当地政府在隔日便发表了说明文件以正视听。中牟县的回应速度较快,抓住了危机应对原则中的时间第一原则。但说明文件只是笼统地介绍了此次拍卖车辆的概况,并概念性地表示此次拍卖环节透明、不存在违规行为。这种无法进一步说明事件实情的文件,并不能起到解释公众疑惑的作用,只会加大媒体怀疑的力度。在舆论声音四起的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本应平息质疑,却因当地政府的“欲说还休”帮了倒忙。

14日中牟县政府对拍卖进行了新的信息透露,表示拍卖的车辆大多都已接近报废,所以成交价格较低,并且承诺将公布此次拍卖的录像。通过前一日的媒体报导,中牟县政府明显能够感觉到之前发布的说明文件力度不足,意图通过14日的信息进行弥补。通过当日的新闻报导数量看出,由于中牟县政府承诺公布拍卖录像,在欲澄清事实方面显得较有诚意,媒体舆论也逐渐表示“买账”。

由于对钟垒身份的曝光和迟迟没有出现的拍卖录像,中牟县政府遭到了媒体舆论的口诛笔伐,相关的新闻报道量达到整个事件的最高值。在钟垒身份曝光新闻一出,中牟县政府立即失语,非但没有出面应对,反而在网站上删除了钟垒的相关信息、否认他参与了此次拍卖,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很难让舆论相信其中没有隐情。

另一方面,14日承诺的公布拍卖录像,却因“技术原因”未能兑现,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舆论批评。中牟县政府本来已经近乎获得了舆论原谅,却在15日遭遇逆转,仔细看来并不是媒体与之过不去,而是自身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实为虎头蛇尾。

本应作为仲裁机构的河南省工商局,在此次事件中却透露矛盾信息,令人生疑。17日媒体报导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调查发现拍卖过程有违规之处,拍卖活动没有在工商部门备案登记。随即河南省工商局的声音消失和中牟县政府的缄默,留给公众的是越来越大的质疑空间。

公共领域建设,只有透明公开一条路可走

中牟县此次的公车拍卖本应是一次政绩宣传的好机会,却因为连续疑点的出现而变成了一次暴露短板的作茧自缚。

当喧哗过去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何此次落实“三公消费”精神的拍卖会招来如此的连续“被拍砖”。纵观事件的发生、发酵和放大全过程,中牟县的每一次应对都是在媒体舆论的追问之下才公布的,并且信息相对不完整。对于国有资产增值53.2%如何得出、钟垒是否参与拍卖等舆论存疑问题始终没有进行答复,在被动和迟疑的影响下,舆论很难对中牟县公布的信息满意。

此次事件对以后的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警示和借鉴:对于像公车改革这样社会关心、公众关注的领域,每一项工作、每一步进展都应该保持透明,及时公布信息,避免引起猜测和质疑。而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侥幸心理意图暗箱操作。要知道,在信息愈发快速和透明的今天,想要瞒天过海,最终只有欲盖弥彰这一个结果。

 

标题图片
河南中牟县公车贱卖
观点中国:43辆公车卖39万让人情何以堪
新华网:公车与私车残值为何引发关注
济南日报:左手评估,右手拍卖?
新京报:超编公车低拍,不能仅看价格
广州日报:谁买走了“白菜价”公车
GZTV主持人刘芳: 43辆公车拍卖39万,都是“大赢家”!只有老百姓是“输家”!
天涯版主周丕东: 我真的好想好想拍到一辆,如果可以,我出双倍、甚至多倍的价格,河南中牟县领导,弱弱地问一句,可以吗?
记者钟良: 坦白从宽,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最佳选择。
天使投资人梁闯: 河南中牟县公车拍卖43辆公车才卖了39万多元,每辆公车还不到1万元,是否涉嫌国有财产转移呢?这么多公车竟然都成了废铁价,可叹啊。
郭春晖律师: 这次又是民间舆论监督走在前列,不要忽视网络舆论,在门打开的同时,有苍蝇但是同时有新鲜的空气。
如何看待“温州车改”?
第三十二期
标题图片
我靠重庆
第三十一期
标题图片
天价烟记者停职
第三十期
标题图片
孕妇引产
第二十九期
标题图片
药袋苹果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