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智库动态周报(2015年第15期)

发布时间: 2015-04-27 08:56:2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实习生门凤晓    责任编辑: 张林

智库动态周报(4月20日——4月26日)

中国第一家针对智库的媒体平台中国网“智库中国”(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库动态周报,每周梳理智库动态、专家观点以及智库研究相关文章,周报发布在“智库中国”并用邮件形式发送,旨在帮助智库相关人士更清晰的了解中国智库的发展状况。

一、智库动态

万隆会议:新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努力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重要步伐。参加万隆会议取得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外交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和平外交的重要基石,“求同存异”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成为中国处理外交分歧和争端的重要原则。 【详细】

八大专家解读降准:释放万亿资金 提振实体经济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降准对实体经济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首先是发债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其发债成本会降低;第二点是股票市场在经过周末的惊魂之后,按照如此重大的对冲举措,这对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利好,对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 【详细】

中国巴基斯坦两国智库学者对话 献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谈到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巴基斯坦参议员、国防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中国—巴基斯坦小组共同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说,从历史的视野看,中巴经济走廊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

越是中日关系困难期 媒体越应发挥建设性作用

来自中日两国20余家地方媒体的代表,就媒体在改善双边关系、促进两国旅游及环保领域合作方面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尽管交流会并非以敏感的政治话题为主题,但从两国媒体代表的讲话中,还是能感受到双方都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  【详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二十三)

2015年一季度,在地产新政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背后,我们不难感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丝凉意,尽管稳守底线,但是决策者已经开始把管控下行风险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我们必须对一个核心问题做出判读——经济增速见底了吗?中国网现场直播。 【详细】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论坛"共商释放人才红利

事实上,如何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并非是只存在于中国的问题。在多元化和循环性的全球移民潮大背景下,全球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国家。迫使发达国家更加开放移民政策,而曾经是主要移民输出国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更多的受到国际移民的青睐。 【详细】

美国智库看好亚投行未来

而美国一些学者已经“切换了频道”,从批评美国政府无法正视亚投行的建立,转移到探讨这个新机构如何运行以及美国如何与之合作上来。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之前在访华期间表示,美方欢迎有助于基础设施发展的倡议,欢迎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期待在相关方面、通过有关渠道同亚投行合作。 【详细】

清华-布鲁金斯举办“中美智库高端论坛”

2015年4月21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将举办“中美智库高端论坛”。会议将首先由布鲁金斯学会执行副会长Martin Indyk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作主题演讲,此后将有三场专题研讨会,围绕中国的智库建设与智库的国际合作展开讨论。会议将邀请国内一流学者与布鲁金斯学会学者以及其他外国专家共同参会交流。 【详细】

马建堂履新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再开智库“旋转门”

国家行政学院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是培训公务员特别是高中级公务员的新型学府,是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中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公共行政等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机构,发挥着公务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政府决策咨询思想库作用。 【详细】

世界读书日,推荐十本最畅销的智库建设图书

“智库中国”作为中国第一个智库媒体平台,自开通以来收到无数的关注和咨询。其中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智库究竟应该怎么建?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智库中国”根据长期跟踪智库动态和致力于智库学习和研究的实际经验,结合当当网的图书销量情况,列出十本专门介绍智库建设方法的图书,以供参考。以下根据当当网销量排名。 【详细】

新政后房地产走势研讨会业内:价格仍是硬道理

3·30”新政之后,北京不少项目都借势打出广告声称他们限期不涨价,希望以此获得市场关注。与此同时,“互联网+”声浪侵袭地产圈,让业内不少企业不知何去何从。针对业内人士一致关心的问题,在新京报主办的“3·30”新政后房地产走势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 【详细】

中国社科院报告称: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永松表示,地方政府在中央的指导下,会放慢农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特别是不再急于出台地方性的、用财政资金扶持农地流转的政策措施。 【详细】

首个中国绿色公共采购报告正式发布,将释放量化效益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代表合作三方致辞,他指出,仅2013年一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就高达1.6万亿人民币,占国家全部财政支出的11.7%。公共采购是政府撬动市场转型强有力的杠杆,充分利用绿色采购会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实质性发展。 【详细】

清华发布PM2.5与楼层关系 17楼以上环境更清新? 

清华大学昨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调研报告,称楼层17层以上室内环境等级最优。昨天,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刘红年教授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报告基本上还是相对客观,而且不出意料的。PM2.5的浓度楼层越往上会略微越优点,但是这种差别很细微,并非大家所想的,有量级上的大的变化。 【详细】

二、智库观点

葛剑雄:谈被误读的一带一路 怎样从战略上保证中国利益

有些人把“一带一路”的成功称为“万国来朝”,这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出现这些有偏差的想法,是因为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反,正常的民间交流、贸易倒是容易使双方都获得好处。此外,我们还要在文化、民族、宗教上做准备,了解外界的情况。 【详细】

吴晓求:坏账率过高说明金融资产结构有问题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快,是因为银行提供给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够,再加上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所以互联网金融把商业银行忽略的那一块的客户和服务捡起来,蓬勃发展起来了。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没有搞好,中国金融体系会受到严重影响。 【详细】

龙永图:经济新常态中的“自行车理论”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腐败、环境、国民素质、教育问题等,依旧需要依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以经济学上的“自行车”理论为例,自行车一定要走,停下就会倒下。 【详细】

陈雨露:此次降准是定向调控 不是强刺激

降准是采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但不等同于强刺激。从全球的货币政策背景看需要降准,目前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适当降准降息来对冲和应对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 【详细】

贺文萍: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事实上,中国政府近一年来提出诸如“一带一路”新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建立“金砖国家银行”、以及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设想和动议,均是希望最大限度地与亚非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在发展经验、资金和产业发展优势领域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详细】

黄日涵:“亚非朋友圈”的昨天与今天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区域性的热点问题,万隆会议提出的“十项原则”依然十分重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亚非国家如何重建新的团结模式,变得日益关键。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联合最广大范围的亚非国家,为世界担当。 【详细】

纪明葵:国际秩序需要体现中国的崛起

中国这个全球购买力最大的经济体,正从过去那种由信贷助推、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转向更可持续的未来。突显出地缘政治实力重心正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方转移。国际秩序需要体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要维护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并且愿意做其中的建设者。中国也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推动这个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详细】

李大光:美菲“肩并肩”军演,瞄准的是南海

美菲联合军演,针对的是中国,更是针对菲律宾增加其军事存在,巩固美军在亚洲的地位。美国广播公司称,尽管菲律宾说演习不针对中国,但演习的部分地区正对着有争议的地区,而且演习的焦点放在领土防卫上,演习显然与该地区酝酿已久的冲突有联系。 【详细】

王文访波兰记二:“中共是最牛创业团队,快入股吧!”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没有引起中国国家的动荡,也没有推进中国追求所谓的“全球霸权”,而是创造了中国人逐渐富裕的生活,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重新思考中国发展的“机遇”,而不是或“崩溃”或“威胁”的两个错误维度,是我想在这里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详细】

美国智库:中国军事智库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军事智库如今存在2个重要态势。首先,“交叉授粉”和潜在的“旋转门”的增加,将通过加强研究人员的政府经验和他们对官员需求的了解来改进他们的研究重点。随着个人、机构间的联系增加,“交叉授粉”或“旋转门”会增进这些智库对政策的影响力。其次,中国领导人呼吁所有中国智库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这会支持中国智库同外国机构的接触。 【详细】

十三五:剔除流通体制性成本

深化体制改革,彻底剔除流通过程中的体制性成本,降低全社会企业负担,是新时期政策设计的重中之重。制定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要把有效解决物流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核心思路与主线,并尽可能把节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任务目标按年度量化分解,确保圆满完成。 【详细】

李艳艳: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的由来与应对

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说法、牢骚而已,背后却折射出一些网民对于当代中国现实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一些网民由于缺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基本认知,以及对国家职能的基本了解,尤其是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的真正了解,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的一切事物。 【详细】

田孟: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热情,但也带来了农地细碎化的隐忧。如何看待农地细碎化?农地细碎化的趋势如何扭转?以及农地细碎化所导致的困局如何破解?本文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详细】

吴非:“一带一路”需要软实力的碉堡式安全模式

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政治家较少,政客多,政治长期不稳定或者存在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如果不在这些国家内部设立自己的特区、据点,那么我们在一带一路上的建设很容易因为政局不稳,建设十几年,一朝打回解放前!如何建立据点呢? 【详细】

三、智库研究

傅莹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语言也是一个问题”

傅莹说,在中国做智库有优势,也有困难。优势可能是中国只有一个核心的政策制定者,困难有很多,比如对世界而言,中国是一个新崛起的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太熟悉,或者是不太认可。比如一些我们提出的概念听起来很不错,让人感到很激动,但在翻译上我们还存在困难。 【详细】

程国强: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网络

建立开放型智库网络,统筹利用国内国外智库资源。初步考虑,由我国智库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权威智库共同参与,建立面向全球所有智库的开放型国际智库网络。用5年时间推动沿线重点国家智库合作,建立形成国际智库网络的主体框架。同时,协调国内有关部委和省区市智库机构,作为中方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对外合力。 【详细】

智库建设:确立“五个同等重要”

出成果与出影响同等重要。智库作为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决策方案、政策建议、政策解读来咨政启民。鉴于智库直接影响的是公共政策,影响的是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智库成果的高低优劣就至关重要。 【详细】

魏礼群:建设专业化高质量社会智库

我国已是智库大国,但还不是智库强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智库的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创新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智库结构不合理,直属党政部门的智库占大多数,社会智库少,高质量的社会智库尤为缺乏等。 【详细】

中国智库的春天来了,如何避免“大跃进”?

阳光是否充足?温度是否适宜?雨露是否丰沛?土壤是否肥美?中国智库是能够做到有序发展,还是会野蛮生长?“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后,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智库春天的到来。 【详细】

柯银斌:中国智库如何实现公共外交功能

我们学者一般讨论智库的四项功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今年两办文件中多了一项功能,叫做公共外交。把中国智库加了一项功能叫公共外交,这是创新。我想结合我们学会的一些点滴的经验探索,讲一讲中国的智库如何实现公共外交的功能。 【详细】

智库青年研究人员如何提高政策解读能力

“青年智库”秘书处结合上述两次颇具指导性意义的活动,分别从政策解读的“主导者”、“传播者”、“接受方”三个方面,整理出各主体对政策解读的看法、经验和建议,希望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解政策解读功能的全面视角,为中心建设一流智库,为青年研究人员提高政策解读能力服务。 【详细】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