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第一家针对智库的媒体平台中国网“智库中国”(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库周报,梳理智库的动态和专家观点,呈现最高端的思想声音。
一、智库动态
李克强出席亚欧峰会彰显大国外交的积极手段
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16日在意大利米兰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非正式会议并发言,就国际和地区问题与各国领导人交换意见。外媒聚焦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并对此行的主要成果予以报道评析。[详细]
红旗文稿刊文:不能用法治代替人民民主专政
如果用法治来否定、代替人民民主专政,就上了“普世价值”的当,那法治就会变味,其结果是既得利益者即国际资本和国内买办占尽便宜,而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吃亏。[详细]
境外媒体认为APEC会议考验日本领导人外交诚意
领导人APEC会面与否引猜测 路透社10月8日报道:日本国内对首相安倍晋三11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破冰会谈的预期逐渐升温。一名幕僚暗示,安倍可能推迟参拜靖国神社活动。中日领导人的单独会面,在两国关系的突破方面具有象征意义。[详细]
《环球时报》采访王文:中国崛起引发美国主流思想的分裂
随着11月初美国中期选举在即,美国两党争斗正变得格外紧张和微妙。就在这个关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新著《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出版,他因为表达了对美国政治衰败的失望而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他在书中强调,“强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制”三者的顺序非常重要,但民主并不是第一位的,“强政府”才是首要的。1989年就提出西方民主制度是“历史终结”的福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思考,并引发西方学者谈论“强政府”的思潮?正如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0月11日评论所说,“美国政府患上了令人苦不堪言的功能紊乱症,福山是在用新著为其把脉”。[详细]
教育部:专项检查高校科研经费通报7种违规形式
近日,教育部组织召开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从检查、巡视和办案的情况总结了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的7种主要表现形式,并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详细]
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研讨会:和平与安全合作成为中非合作升级版新愿景
16日,中国-非洲和平与安全合作研讨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中国和7个非洲国家及联合国和非盟相关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知名智库的近30位专家学者和外交与安全官员出席,就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参加了研讨会。[详细]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难解的中日韩三国博弈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玩失踪一个多月后露面了。这个封闭国家怎么了,中美日韩俄均“不明觉里”。朝鲜暂时抢了东北亚三大国的风头,而且在国际社会希望看到其高潮演出之时戛然而止。尤其是美日韩三国,希望看到朝鲜政局的剧变,以撬动这一区域朝鲜战争后固化的利益格局,使区域利益的天平倾向于美日韩同盟。但从现实观之,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宛若笼罩在中国上空的雾霾般晦暗不明。东北亚局势,依然是“三加一”的博弈——中日韩加美国。中日韩互动是重点。[详细]
二、智库观点
社科院法学所所长莫纪宏:更加重视通过法治实现公平正义
"人多则正当性与合理性就多"的所谓逻辑,在以往发生的许多颇具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中,被一再使用甚至复制推广,以致成为某种负能量的"社会共识"。鉴于当下中国社会缺乏对"公平正义"的基本共识和评判标准的现状,应更加重视通过法治实现公平正义。法治社会追求权利的公正、机会的公正、规则的公正、过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做到良法善治和保障人权,就一定能够实现权利、机会、规则、过程和程序的公正。[详细]
展望十八届四中全会系列述评:
1.传统行政主导的立法模式将成为历史[详细]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详细]
3.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政治优势的必由之路[详细]
4.让司法及其改革走在法治的道路上[详细]
5.先法治后民主也许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一条佳径[详细]
6.法治是反腐与改革的公约数[详细]
俞可平:做人要有底线,治国同样要有底线
近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主编、国内十八位知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代表性学术文章结集而成的《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一书,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纪元和新征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公平正义当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往开来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将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详细]
周其仁:改革不应自我设限
土改突破口在于农地农房确权 “逐步收缩征地规模、探索农地农房入市”是土改可行路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必须适应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要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允许土地产权有足够的流动性。要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红利,前提是完成农地确权,转向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他强调改革不应自我设限、自缚手脚;现实可行的土改路径,就是“逐步收缩征地规模、探索农地农房入市”。为此,一手实施“先行先试”的主动改革,一手从各地农地农房入市的实际经验中提取政策元素,两相结合勾画出城市化“新土改”路线图[详细]
张占斌:从战略全局研判中国经济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转换,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体现了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的客观趋势。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进行“收敛”。[详细]
诺奖得主梯若尔十年前谈中国:不应重演别国失误
梯若尔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被誉为当代"天才的经济学家"。他曾发表过30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和11本专著,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经济学所有领域。梯若尔以他开创性的贡献赢得了国际盛誉:1993年欧洲经济协会Yrjo Jahnsson奖、1996年慕黎黑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详细]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李克强总理促亚欧合作焕发新颜
金秋十月,李克强总理开启了年内二度访欧之旅。李总理此访是政府间定期会晤有效运转的机制之旅,是传递中国经济发展“正能量”的信心之旅,是助力亚欧和平繁荣的伙伴之旅。德国,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是李总理此次访欧的首站,已然成为中欧沟通的门户,默克尔盛赞两国合作“极为密切”。俄罗斯,中国最大的领邦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衔接点,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成果丰硕,普京总统引中国古诗词,喻中俄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大利,当年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马可•波罗的故乡,也是李总理此访的最后一站,10月16至17日,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李总理出席会议。这座工业时尚之都迎来了“亚欧峰会”的尊贵客人,点亮亚欧大陆互通共荣的火炬,坚定亚欧两大洲相亲相近的信念。[详细]
三、智库研究
“伐谋”,智库必须有的对外功能
《孙子兵法•谋攻篇》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里讲到的“伐谋”,正是智库常被人忽视的功能。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与美国智库的“伐谋”密切相关。在过去很多时候,中国智库非但没能起到“伐谋”作用,反而容易成为他国智库“伐谋”的对象。当下,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通常是从“咨政”、“启民”的角度来论述,“伐谋”往往被忽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研究缺失。[详细]
“智库”在思想界并非新词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决策咨询,以“为公共决策者出谋划策”为核心目标的智库机构也跟着迎来了春天。虽然对于公众来说,“智库”这个词并不太熟悉,但是在学界,这个词并非新词。各大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都纷纷发表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文章,这也预示着中国智库在一步步迈入黄金时代,中国的“思想市场”将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健全。[详细]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