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智库动态周报(第二期)

发布时间: 2014-10-28 09:34:2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实习生 杨尧    责任编辑: 张林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第一家针对智库的媒体平台中国网“智库中国”(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库周报,梳理智库的动态和专家观点,呈现最高端的思想声音。

一.智库动态

中国网举办“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沙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详细]

专家解读四中全会公报(系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内容,中国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中国外文局时政评论组举办“依法治国——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智库沙龙。会议邀请了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北京市立法学会秘书长,社科院法学所宪法行政法室副主任翟国强、社科院国际法所副研究员刘小妹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进行深度解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起草者之一常纪文主持会议。

1.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解读[详细]

2.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北京市立法学会秘书长,社科院法学所宪法行政法室副主任翟国强解读[详细]

3.反腐长效机制与权力法治化——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副研究员刘小妹解读[详细]

4.我国治国理念和模式的第二次飞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常纪文[详细]

四中全会新变化:从议务虚党建到务实法治

历届四中全会会议主题大多讨论较为务虚的党建问题,今年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有所不同不仅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而且会议亦从过往较侧重于务虚的讨论转为务实为主。央广网财经北京10月20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今天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详细]

研判借APEC峰会把握对日主动权更符合国家利益

2014年APEC峰会将于11月在北京举行,为保障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相关工作。为了此次会议紧张忙碌的不仅有中国,日本也早瞄准了在中国举行的APEC峰会。日本以APEC为舞台策划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安倍晋三希望通过首脑峰会“借台场戏”,在国际舞台上吸引眼球的策略已经十分明显。[详细]

外媒提醒:警惕安倍在APEC两面派做法

2014年APEC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于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外媒就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实现中日领导人会谈的可能性,以及两国关系现状等予以预期,主要观点如下。[详细]

“占中”“法外求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民主”被标榜为此次抗命运动的最高教义,“公民提名”被作为与基本法第45条规定之“机构提名”分庭抗礼的提名模式。这表明,运动一方从2013年初提出“公民抗命”目标开始即循着一条“违法”路径展开,其对基本法与人大决定的否定性评价与试图修正的诉求是一以贯之的。正是由于在合法与违法之间存在严重的规范依据和政治价值冲突,双方各种形式的“对话”从一开始就缺乏最起码的相互信任和法治基础。这是香港社会出现“占中”运动和连续的政治不合作现象的政治社会根源。[详细]

“中国梦与智库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从各自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与会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需要广泛凝聚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充分发挥各类智库的应有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价值、有影响的思想产品与智力支持。[详细]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召开

2014年10月17日,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中央党校科研部、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共同承办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前,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副校长张伯里代表中央党校致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主任李培林介绍了办公室成立运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主持会议。[详细]

二.智库观点

俞可平: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

做人要有底线,治国同样要有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就是现代国家的底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公平正义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将对建设法治国家和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这清楚地表明,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也同样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线。[详细]

李步云口述:“依法治国”是如何脱敏的

著名法学家李步云与他的同行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让带水的"法治"取代了带刀的"法制"……"清除精神污染"时,要求法学界主要批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权,一个是无罪推定。吴家璠是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写文章要借鉴西方无罪推定的人,现在又叫他写文章来批无罪推定,这个文章怎么写?批人权问题的文章叫王家福、我和信春鹰三个人撰写。[详细]

支振锋:法治是反腐与改革的公约数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腐将成为其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没有有效的反腐,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将成为空谈;而如果没有法治,则反腐也将终成镜花水月。在十八大之后迅疾的反腐风暴中,认真思索法治,既是契机,也是必然。[详细]

田改伟:推进改革全面深化需法治护航

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落实依法治国成为会议的主题,习近平在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不断推进改革的基本保障。[详细]

张泗汉:四中全会新举措将决定未来五年司改走向

司法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面对我国当前复杂的司法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详细]

专家谈“占中”:知法犯法严重冲击香港法治传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强世功日前在人民网在线访谈时指出,西方理论在讲民主时往往也要强调法治,强调在国家宪法法律范围内表达民意的重要性。回归以来,香港反对派逐渐塑造了一种社会运动的政治文化,一点点冲破法治的限制,慢慢形成“法不责众”的群体效应。这次更为极端的所谓“占中”行动,知法犯法,无疑在冲击和破坏香港的法治传统。[详细]

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Vs.国际公务员机制

如果一个社会的执政领导人必须从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家族选出,会怎样?如果那些执政领导人不仅已拥有更高地位、更多财富,而且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增长得比社会任何其他人都要快,会怎样?如果,即使他们已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那些领导人还是在每个街角要道上部署武装警卫,会怎样?如果那些领导人权势通天,得不到制衡,又会怎样?[详细]

雾霾深重倒逼能源革命

专家激辩路径选择北京国际马拉松伴着重度雾霾开跑,让环境治理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在19日举行的北京大学第二届国家资源经济论坛上,多位专家建议,我国节能减排空间已越来越小,环境形势严峻,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充分体现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理念和政策,同时从经济、法律和道德三个方面保障其实施。[详细]

贺铿:稳定宏观政策深化改革不能急也不能悲观

中国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六十四期“经济每月谈”于2014年10月22日上午举行。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在多次召开经济形势会议时都指出,当前经济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内外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非常关注。[详细]

袁志刚: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中国经济改革从1978年以来,第一波是农产品,价格放开,食品极大丰富,紧接着是解决轻工业的短缺,再后面是家用电器引入中国家庭,到1990年代中下叶的时候,中国经济非常低迷,原因有很多,从消费升级角度来讲,中国一直在苦苦寻找居民消费上台阶的两个东西——汽车和住房。[详细]

管清友:2015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经济增速下行、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的基调会引发银行对私营部门的风险偏好继续收缩,私营部门或出现不大不小的“钱荒”压力。[详细]

三.智库研究

中国步入“智库时代” 将迎多元化及“质变期”

中国正从“智库大国”向“智库强国”转型,如何优化转型发展路径,成为内地高级智囊们高度关切的话题。在19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梦与智库建设”研讨会上,诸多机构资深“外脑”云集,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展开深入讨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提出,当下的一项紧要课题是“厘清智库的内涵”。他认为可从三方面明晰智库的定位,即“客观立场、专业视角和公共平台”。[详细]

政府应善用、善管和善待智库

十八大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次写入中共中央最高决议以来,中国智库的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智库时代”的大幕正在渐渐拉开。然而,两年来,政府与智库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理顺,各种互动与沟通机制的建设尚未破题。笔者认为,智库界人士要抓住时代契机,又快又好地推进智库建设;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适应时代要求,针对目前智库发展面临的困境,激发智库为党和国家建设服务的最大潜能,规范智库本身在社会运行中的规则,优化智库的产出与回报比,让智库真正发挥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换句话说,只有政府善用、善管和善待智库,中国前所未有的“智库热”才能得以更好地延续。[详细]

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换届大会,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理事会,选出了理事长和15位副理事长。对大家推选我继续担任理事长表示感谢。同时,我作为理事长代表中心新一届理事会,聘请张平、董建华、陈元、周小川、蒋正华、唐家璇等6位领导同志为顾问,邀请丁学东、马德秀、厉以宁、吕祖善、刘世锦、李扬、陈经纬、和段琪、胡怀邦、南存辉、徐乐江、傅莹、傅成玉等13位同志作为特邀副理事长。在这里,让我们一并向他们表示欢迎和祝贺。[详细]

 

评 论

中国网